颛顼是五帝之一,位居黄帝之后,因居于高阳而被称为“高阳氏”,但关于他的起源来历,史书上有两种说法:
其一,颛顼居于如今的濮阳,《左传》记载“卫(卫都),颛顼之墟也,故为帝丘”,汉书记载“濮阳本颛顼之墟,故谓之帝丘,夏后之世,昆吾氏居之”,晋朝出土的战国竹书记载“颛顼居濮”。
其二,比“濮阳说”晚的是“开封说”,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开封府,“高阳城在县西二十五里。颛顼高阳氏佐少昊有功,封于此。”因此,河南杞县高阳镇也被认为是颛顼封地高阳。
相比“开封说”,“濮阳说”因为早已有之,因此显然更为可信。更为重要的是,现代考古在濮阳取得重大发现,不仅再一次表明中国史书可信,而且也表明颛顼此人应该并非虚构。
濮阳发现卫国都城由于左传记载“卫,颛顼之墟也,故为帝丘”,因此想要探索颛顼何在,可以先探寻相对容易的卫国都城。
周朝时期,如今河南分布着众多诸侯国,但在过去百年考古中,商朝都城、宋国都城、虢国都城、蔡国都城、申国都城等都被发现,但周代极为重要的卫国都城,却一直没能找到。
上世纪60年代,郭沫若曾派人勘探,在此发现了四面城墙等遗迹,发现了高城遗址,认为此地极有可能就是卫都,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没有真正考古挖掘,卫都何在一直成为谜团。
年,通过对濮阳高城遗址大规模挖掘,发现该城面积约万平方米,城墙保存完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豫北地区最大的春秋古城遗址。与此同时,遗址出土了带有“卫”字的文物。因此,高城遗址就是历时年的卫都,这也印证了史书对卫都记载的可信度。
除此之外,根据外侧、墙顶发现夹杂大量汉代瓦片的淤土等分析,学者认为该城毁于汉代黄河的泛滥,被掩埋到地下也是卫都难以找到的原因。
左传记载,卫国都城在帝丘,也即颛顼之墟。那么,高城遗址是不是“帝丘”,也即“颛顼之墟”呢?考古又取得了重大发现。
颛顼之墟就在高城?关于高城遗址是不是史书上的颛顼之墟,有两个重要考古发现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