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5.html

王重民先生与图书馆

王重民先生

个人简介

王重民(—),字有三,号冷庐主人,现代著名目录学家、敦煌学家、文献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创始人。他一生勤奋治学,研究领域涉猎广泛,在文献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敦煌学、历史学和索引编纂等各方面,均有高深造诣和杰出成就,为后学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

与目录学结下不解之缘

王重民先生原名鉴,后改为重民,字有三,河北省高阳县西良淀村人。年1月23日生在一个穷秀才家里。这个穷秀才积了些钱,开了个小药铺,买了些地,并雇了长工,俨然成了一个乡间小地主。但他家是个所谓“大家庭”,人口多,生活实际上并不十分阔绰。

中学毕业后他于年考取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陈垣、杨树达、高步稼、黎锦熙等人。

本来,王重民父亲让他念书,是想让他做官,或中学毕业后继承他的“事业”,继续赚更多的钱。但王重民却因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早就认为“做官”固不值得一笑。这样,他便大大违背了父亲的期望,毅然来到北京,考取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王重民既在升学问题上得罪了父亲,又在婚姻问题上显得不那么“驯服”,于是他招来的结果是父亲在经济上基本断绝了对他的接济。

其时北平北海图书馆(后改为北平图书馆,即现北京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先生恰在高师教授目录学,王重民的刻苦力学和困难处境,很使这位师长感动和同情,于是,为了解决王重民的经济问题,便介绍王重民帮助图书馆作些工作。就这样,王重民先生踏上了他一生为之致力的目录学研究的里程。

青年时代的王重民先生

在王重民先生目录学研究的长途中,他的起点是编制《国学论文索引》初编。这一工作开始于年夏,当时他仅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用四个多月的时间,翻阅了五十九种杂志,并完成了五厚册的初稿。但王重民先生一开始就表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他不肯把自己认为尚“不完整的工具献人”,而是又经过了几次增补,才于年正式出版。此书出版后,成为当时研究国学极重要的工具书。

同时王重民先生在北海图书馆工作,在丰富的知识宝库中,从事目录学的研究。他开始编《老子考》,原仿朱彝尊《经义考》,谢启昆《小学考》的体例编撰。但朱、谢二书,只注明所著录书的存佚,不涉及版本,而王重民先生著录有关老子著作近五百种,并于存者记其何种刻本或丛书本,凡未见,未刊者皆予注明。这是他肯虚心向当时许多学者如陈援庵、杨遇夫、傅沅叔诸先生及一些藏书家请教,因之他能在前人辑著基础上,又有创新的见解。

王重民先生毕业于年,但在他未出茅庐之前,除上述著述外,还整理了《观海堂遗书》,辑录了杨守敬的群书题跋之不见于《日本访书志补》者,编成了《日本访书志补》。此外,他还辑录有《史略校勘记》,撰有《杨惺吾著述考》等。

毕业之后,王重民先生因在目录学研究上表现出来的出众才华,不久即被聘来北平图书馆。在图书馆任编纂委员,兼索引组组长。

在这期间,他辑校了《越缦堂读史札记》三十卷、《越缦堂文集》十二卷、《孙渊如集》五卷,发表了《清代两个大辑佚书家评传》、《越缦堂先生著述考》、《仓颉篇辑本述评》等著作。

王重民先生虽然自己埋头苦干。但他并未忘记自己应负的公务,这是他一生一个极大的特点。我们看到,正是在王重民主持北平图书馆索引组时,这个组编制了《石刻题跋索引》、《国学论文索引续编》、《三编》、《文学论文索引》、《续编》、《清人耆献类徵索引》、《碑传集、续集、集补索引》、《国朝先生正事略索引》,以及《博野蒋氏寄存书目》等等。这些索引和书目的编制虽然成于众人之手,但王重民先生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赴法学术考察

年,因当时北平图书馆和欧美各国大图书馆订有学术交流的协议,故袁同礼先生派王重民先生和向达先生到英、法等国进行学术考察。又因中国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达成互换馆员的契约,王重民先生对敦煌遗书有研究兴趣,袁先生便派他到法国去编被伯希和劫去的敦煌卷子目录。

王重民先生到了巴黎,如画的风光和繁华生活没有使他陶醉,最吸引他的,就是被劫去的祖国瑰宝——敦煌遗书。

他热爱祖国的文物,在国外见到这些被伯希和,斯坦因盗劫的敦煌卷子,想到旧中国反动政府对此束手无策,激励着他和一些中国研究敦煌学的学者,要与外国汉学家争一高低,使我国对敦煌学的研究,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年王重民先生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阅读敦煌卷子

王重民先生到达巴黎仅仅过了半年,便陆续发表了《巴黎敦煌残卷叙录》四十一篇,同时,还向国内介绍了巴黎国家图书馆藏太平天国所刻书十四种(按其中一种重复,实十三种),并以《海外希见录》为题,介绍了他所看到的汉籍古刻。

王重民先生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共呆了五年。在这期间,曾到过德国柏林,那是为了在普鲁士国立图书馆抄录有关太平天国的史料;曾两赴英伦,除外翻阅被斯坦因盗去的敦煌手卷外,也主要是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和牛津大学图书馆抄录有关太平天国的珍贵文献。还曾到过意大利的罗马,那主要是去梵蒂冈图书馆查阅明清间天主教士的华文著作。

也就是在这五年中王重民先生还拍摄了三万多张敦煌遗书和其它古籍的微缩照片,这些微缩照片,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图书馆善本室。需要说明的是,王重民每摄一书,都是先行翻阅,摘录题跋,叙其梗概以为叙录——在学术界享有盛名的《敦煌古籍叙录》,大部分就是这样产生的。

年,适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欧洲已失去了工作条件,王重民先生与妻子决定去美国,拟以后再渡太平洋回国。他一到华盛顿,正碰上美国国会图书馆远东部收购了一批中国善本书,于是该部主任恒慕义先生便恳请他留美帮助对这批书予以鉴定。当时中国处于抗战之中,王重民先生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归心似箭。拟早日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他把急于回国的心情写信告知他的老师袁同礼馆长,袁先生来信劝他安心把藏在国外的中国善本书著录下来,这很有意义,也是祖国的需要,他只好暂留美国。

年,王重民先生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鉴定善本书

这批善本书对王重民先生产生了极大吸引力,他又把全部的精力献给了它们。在国会图书馆,和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一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库中度过的。他对每一部书都进行了认真的考订,详细著录了卷数、著者、编校者和版本。这些书,凡《四库提要总目》著录的,他都重新审核《提要》著录的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错者纠之,漏者补之。而凡《四库提要总目》未著录之书,他更都详作了提要。几年的工夫,他共写了这类提要一千五百多篇,这就是《国会图书馆善本书录》。这些书录,后来即成了《中国善本书提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芦沟桥事变之后,我国高校、各大图书馆损失最为残重。为使我国珍贵文籍免遭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催残和掠夺,北平图书馆将所有的善本书寄存上海法租界吕班路震旦博物馆中,是时因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暂时失利,危及上海法租界,袁同礼乃求助于当时驻美大使胡适,由胡适派遣王重民先生潜赴上海看情况,拟将书运出寄存美国。

年3月,王重民由美返沪,准备押运这些善本书赴美,由于当时我国的海关已在日本人监视之下,运书遇到了困难。最后,王重民不得不用三周的时间,将三百箱书一一打开,选其最优者为百箱辗转运到了美国。在美国,王重民又用了四年的时间,从这些运美的文籍中,选出了两千七百二十种,一一撰写了提要,并将书制成了缩微胶卷,为保存我国珍贵的文献古籍作出了重要贡献。

归国后致力于图书馆学教育

年初,王重民先生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他久违的北平。回国以后他一方面接受北京大学之聘,在该校任教,另一方面仍在北平图书馆供职。图书馆工作的实践,使他深深感到国内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图书馆人才,而当时只有武汉大学有一个图书馆专科,这对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来说实在是太不相称了,于是他建议在北大创办一个图书馆专科(后改为系),这个建议被采纳了,王重民任这个专科的主任。年,王重民又主持北平图书馆馆务,任代理馆长。

年,我国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并,并从城里搬到了西郊燕大故址。这时,王重民辞去了北京图书馆代理馆长的职务,专心致力于教学。

王重民先生回国以后,虽然在北大创办了图书馆专科,后又扩为系,但这个系培养什么样的人材,开些什么课程,在解放初期仍然是一个有待摸索的问题。他想为图书馆专科设计讲授的方法和编出使用的教材,但犹恐自己所拟的计划不够完善,他即写信给国内图书馆学界专家如刘国钧、李小缘、贺昌群等人,征求他们的意见,商量修改他所设计的方案,以后刘国钧等即复信提出他们的想法,他即虚心接受大家意见,进一步修订了计划。

王重民先生首先开了《中国工具书使用法》这门课。实践证明,能否熟练地使用工具书,对学习和今后独立进行工作有着重要的关系。现在,许多高等院校的文科大都开了这门课,很可以反映王重民先生在这方面的远见。

接着,王重民先生还开了《普通目录学》、《历史书籍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图书目录史料》和《中国书史》等。同时,还为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开过《书目答问》专书课程。

王重民先生渊博的学识,认真而谦和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早就是一位誉满学界的著名学者,但却非常平易近人,一点也没有名教授的架子。奖掖后进,从不没人之长。他在中文系讲授《书目答问》时,中文系有位年轻教师作他的助教,人们虽对这位年轻教师较为熟悉,但了解他在目录学研究方面的某些专长,却不能不归功于王重民先生。当过王重民先生助教的不少同志都说,不论编讲义还是讲课,他都尽量给年轻教师施展才能的机会。学生有疑问,他总是和颜悦色,耐心解答。

王重民先生的学生遍及全国,不少人已成了教学、图书馆工作方面的骨干力量,可谓桃李芬芳矣。

宏伟的科研计划

尽管公务繁忙,王重民先生一刻也没忘记或停止进行科学研究,相反,却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宏伟的科研计划。说这个计划“宏伟”,绝不是过誉之辞,因为这个计划的确超越前人,并且要付出极大、甚至毕生的精力。

早在年,他就说:“重民近十年来,编了国会图书馆的善本书一千五百种北平图书馆的二千七百二十种,普林斯敦的一千种,欧洲的天主教书三百五十种(大致明刻本),北大的又近三百种了。总起来说,没有《千顷堂书目》二分之一也有五分之二了。在最近三五年内,还希望能编北大的一千五百种,故宫的一千五百种,北平图书馆的两千种,除去重复,将不难有七千种或七千五百种。以往的书目,著录过了一千种的很少,《四库全书》仅种,连‘存目’也不过种。几年以后,再能往南方游历几次,很希望到死的时候,能够到一万种明以前刻本书,这就是我的梦想了”。

可以说,这个书目是综合了我国三类解题书目的特点,具有总结和集大成的性质,不论从编撰体例,还是从著作数量看,这个书目都是超越前人的。

可惜,由于历史原因,他这个计划并没有全部实现。他未能参阅故宫的藏书,也未能去南方作访书游历。从现存遗稿看,删去重复,共有藏在国内外的善本书提要四千二百余篇,不及原书的一半。(现在,此书已定名《中国善本书提要》,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但即便是四千余种,在古今书目中也是不多见的。

在此期间,他还出版了《图书与图书馆论丛》、《敦煌曲子集》、《敦煌古籍叙录》,参加编辑了《敦煌变文集》,校订了刘修业编《吴承恩诗文集》刘修业著《古典小说戏典丛考》、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等,并辑校了《徐光启集》,写了《徐光启传》,还发表了不少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

王重民先生的晚年,是在十年动乱之中度过的。由于平时他乐于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又加之他群众关系较好,在十年动乱初期,他的境遇比较起来还算不坏。没有被抄家,也没有被游斗。但在后期,年参加《史纲评要》一书的鉴定与整理工作,因坚持学术真理,遭到“四人帮”在北大的代理人的忌恨。年4月16日,王重民先生难以承受来自校方的诬陷,自缢于于颐和园,死于他遭到诬蔑的次日,年七十三。他死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这是十分令人痛心和惋惜的。

王重民先生的学术成就

王重民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主要成就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索引编纂方面的成就,他主持或参与编纂的索引主要有《国学论文索引》初编、续编、三编,《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老子考》等,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二是在敦煌学,特别是在敦煌遗书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其主要成果有《敦煌古籍叙录》、《敦煌变文集》、《敦煌曲子词集》、《补全唐诗》、《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敦煌遗书论文集》等,堪称在此领域最为全面与博大,某些方面亦最为专精,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三是文献目录学研究。首先是古籍题录方面,王先生先后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古籍撰写了篇提要,详细记录了这些古籍的版本特征、流变,作者、编校者及刻工等情况。这余种提要在王先生去世后由刘修业整理成《中国善本书提要》与《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出版。其次是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代表作有《中国目录学史论丛》、《校雠通义通解》等。再次是文献目录学的其他论著,先后汇编成《图书与图书馆论丛》、《冷庐文薮》两种文集出版。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重民先生在海外搜集的太平天国文献与明清间来华天主教士的译著书籍。

白化文教授曾对王先生的学术成就作过一个总结性结论,他说“王先生的学术确实是博大精深,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和敦煌学、史学和索引编纂等方面,王先生都达到了他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说他是中国近现代目录学和敦煌学的代表人物,绝非过誉;说他是中国现代学术论文索引编纂的莫基人,也是公认的事实。”

王重民先生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创始人,这个系从附属专修科到独立专修科,从专修科到招收本科、研究生的系建制,每一步的发展都凝聚着王先生的努力与智慧。他制定教学计划,延聘名师,为图书馆学系的壮大奠定了基础。他是一位热诚的教育家,他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爱戴。在中国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脩业.王重民教授生平及学术活动年表(附《著述目录》)[J].图书馆学研究,(05):28-55+59+.

[3]王锦贵.王重民先生及某学术成就[J].阴山学刊,(04):19-25.

[4]崔文印.王重民传略[J].晋阳学刊,(01):-.

[4]王余光.王重民先生的生平与著述[J].图书情报工作,(05):5-6.

说明:“人去遗文在,丹心育门生”见于徐雁“人去遗文在丹心育门生——纪念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家王重民先生”一文,曾刊于《图书情报工作》,文中提及此诗句来自陈文超《怀念王重民老师》。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