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朋友圈被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刷爆了朋友圈。除了剧情和演员的演技,还有恢弘的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唐朝的盛世繁华和细节之处尽显的历史文化。
在网站同步更新的揭秘此片真实历史碎片的《这就是长安》中,马伯庸面对主持人的提问,称在还原“上元节花车斗魁”片段的时候,他参考了唐代经典传奇小说《李娃传》。《李娃传》是由历史小说家高阳改编的,一出版很受大家欢迎。
高阳是谁?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这原本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为流传的俗语,说的是两人作品在华人世界的流传度和影响力。
高阳,原名许晏骈(-),谱名儒鸿,表字雁冰,浙江杭州横桥人,出身于钱塘许氏望族,但祖上为高阳许氏郡望(今河北保定高阳县),故而成年后以高阳为笔名。钱塘许氏门第煊赫,世代书香,清季尤盛,叔曾祖许庚身光绪年入值军机,高祖许乃钊曾任广东学政,官至江苏巡抚,先世曾有“七子登科”(四举人三翰林)的时誉,高阳日后的才华、学识及学养,自有其家学渊源。
不过高阳出生时家世已日渐没落,加上父亲早逝,由母亲抚养成人,后又赶上抗战,未能完成大学学业,因此一身文史知识也主要靠后天自修,最终卓然成为大家。
四十岁的时候,他开始改编经典唐传奇,写下了处女作《李娃》。他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和扎实的文学底子,让他一夜成名。
可以毫不讳言地说,高阳是最后一批中国传统文人中的一员。出版家霍宝珍曾言:“中国大陆有十一亿人口,也没有出过一个高阳。”
“历史与小说的要求相同,都在求真。但历史所着重的是事实,小说所着重的是情感。”在序言里,高阳这样开篇。
他写到自己对历史自小就有的浓厚兴趣,以及对小说写作无法舍弃的志业,故而从事历史小说的写作,是他一种的鱼与熊掌的奢望。然而又因了历史和小说在真人真事这一性质上的基本冲突,他一时无法找到两全之道,所以写作的想法迟迟未能付诸纸面,直到找到了虚构人物和真实历史相结合这一欧洲小说惯用的招数,以及唐人传奇、元明杂剧这个切入点之后,才明白怎么写。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政坛风云,近代史教科书中没有的故事
《金色昙花》讲述了从年袁世凯称帝失败至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败北,这八年间政权更迭,政客与军阀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故事。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巴黎和会、火烧赵家楼、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北京政变、溥仪离宫……细细描述一次次重大事件的前因与后果。康有为、梁启超、段祺瑞、张勋、冯玉祥、吴佩孚、张作霖……娓娓道来一位位风云人物的浮沉与功过。“个个有血有肉、政治观点清晰,多而不乱。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勋复辟,在电影《建党伟业》中那一身的匪气让人瞬间印象深刻,再到后来拜见溥仪,在辫子上绑风筝来放,从而逗皇上笑,身上的奴才气质又活灵活现。但是历史上张勋是否是一个粗鲁的兵匪和愚忠的大清遗老?
在书中,高阳给了自己的答案。鹦鹉史航倾情推荐并写下荐语:“在高阳笔下,河山大好,人心难测,万事古难全。”
在高阳的作品中,你会很自然地融入到小说之中,去感受里面的历史兴亡、政治成败、宦海浮沉、社会万象、商场竞争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