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竹刻名家徐秉方“苍枝新篁”呈现半个多世纪的刀竹人生徐秉方徐秉方案头一刀一世界,一竹一人生。10月15日,常州博物馆将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先生首次在家乡常州举办的个人艺术展。不仅展出他最具代表性的竹刻作品,还展出其书画和壶刻作品,全面、集中地展示徐秉方先生的艺术人生。徐秉方,年生于常州武进,年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其父徐素白是享誉沪上的竹刻大家,徐秉方从小受父亲与海派书画大家熏陶,经过半个多世纪潜心刻竹、钻研手法和画艺,终将留青竹刻从传统刀刀模拟笔墨的窠臼中解放出来,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竹刻杰出代表性人物”。在竹刻之外,徐秉方先生亦擅书画、能治印、精壶刻。据悉,此次展览包括“毗陵竹翁”“君子匠运”“玉人容姿”“浮世清欢”“远山虚云”五个部分,展出徐秉方所作竹刻、书画、壶刻精品,共余件(组),题材包括草木花卉、人物、山水及生活雅趣。徐秉方留青竹刻《饱尝》臂搁徐秉方紫砂壶刻刀笔相生,徐秉方在留青竹刻技艺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离不开丹青艺术作为根基,同时,绘画也是他在竹刻之外追求艺术理想的新天地,其绘画作品被一些艺术评论家视为独创,自成一格。在王世襄先生的自选集《锦灰堆》中,收录《父子竹刻家徐素白、徐秉方》一文,记徐秉方有:“他的浅画留青已经熟练地继承了父亲的刀法,大有可观了。”12年后,王世襄在给徐秉方的信中,又说:“当代竹人,阁下提高最多,独步当时,无可争辩。”王世襄先生是古典家具与竹刻收藏大家,他有一款名“徐秉方刻启元白画山东臂搁”,由启功先生画稿、徐秉方奏刀。启功先生见到自己的山水墨稿被徐秉方刻得如此精湛传神,欣然赋诗曰:“四百年来论竹人,三朱两沈记犹新。于今奕世传精诣,喜见毗陵步后尘。”徐秉方开创了留青山水云雾刻法,以“似用刀又不见刀痕”的手法丰富了留青竹刻的表现技法、扩大了其表现范围,开创了当代留青竹刻的时代面貌。展览将持续至11月21日。(整理/畹町)德国
雕塑家桑德拉·穆金加获年德国国家美术馆奖桑德拉·穆金加雕塑艺术家桑德拉·穆金加(SandraMujinga)获年德国国家美术馆奖,该奖项是德国为年轻艺术家设立的重要奖项。据ARTFORUM中文网报道,穆金加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现居柏林和奥斯陆。她以纺织品塑造幽灵般的人形,唤起反乌托邦式的未来。她将于明年在柏林的汉堡火车站美术馆举办个展,并出版相应的出版物。该奖项每年颁发给40岁以下的艺术家,今年入选的其他候选人分别是音乐人和装置艺术家拉明·福法纳,摄影艺术组合卡拉·亨克尔和马克思·佩特高夫,以及观念艺术家SungTsieu。除了雕塑外,穆金加的艺术实践还包括影像和行为。评委会成员在一份声明中写道:“(穆金加)的作品所涉及的主题与当下产生极大的共鸣,同时也似乎来自一个已经过去的未来。这些作品提醒我们,要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而关心其他生命体,我们可以观察和学习它们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的不同策略。”该奖项成立于年,没有任何资金奖励,但被视为有助于年轻艺术家职业发展的认可勋章。过往获奖者包括安妮·伊姆霍夫、西普里安·加亚尔和卡塔琳娜·格罗斯。(文/畹町)广州
金利和谐侗戏班美术馆里唱侗歌,连接当代生活与传统文化广东时代美术馆,侗戏班表演现场。近日,在位于广州的广东时代美术馆多功能厅中,观众看到了一场侗族大歌和侗戏的表演,通过独特的侗语演出,去猜测和感受这些在外打工的侗族人在异乡的生活,以及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传习。值得一提的是,侗族大歌在侗语中被称为“噶老”,意思是宏大而古老的歌,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表演的和谐侗戏班年成立于广东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其成员是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交界处的三个县的侗族人。珠三角地区有多个像这样工余自发成立的侗戏班,其中最早的就是金利和谐侗戏班。和谐侗戏班每月1日逢工厂假日时聚在一起表演,或在城际间相互拜访交流。侗族人喜欢唱歌,音乐伴随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祭祀庆典中,在迎宾餐席上、在做客临村之际、在结交朋友和恋人时……歌师传歌,是侗家人教育后代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形式。随着村寨中的人口外流和主流文化的影响,这个传统慢慢在变化。戏班成员表示,侗歌和侗戏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过时”了,但是后来当他们在外面工作时,这种传统表达形式又重新流行起来。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些侗族人工作聚集的地方,人们经常一起对歌、唱戏,在他乡异地延续着本文化的传统。侗戏班成员此次在美术馆中,他们表演的侗戏《甫求工》是一部原创作品,从年开始边写边排,也随着戏班的扩大而由集体共同创作、修改、排演。剧本讲了很多打工者都会经历的事情,家庭、别离、欲望和承诺……侗戏班成员们在上班之余排练,希望向更多的人介绍并展示丰富的侗族文化。侗族大歌在侗语中被称为“噶老”,意思是宏大而古老的歌,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大歌多为无指挥无伴奏的支声复调音乐,有大量自由发挥的部分。侗族大歌的旋律性与侗语本身是密切相关的。侗语包括32个声母、64个韵母和15个声调,是世界上声调最多的语言。声调的复杂性导致说话富有音乐感,而这种语言的音乐感也成为了侗族大歌的部分。侗戏班在家庭聚餐后自发地唱起来。侗戏则长度惊人,通常一部完整的戏剧在村寨里表演时可能会持续几天几夜,对于排练的要求也非常高。侗戏既有传统的桥段,如《红楼梦》;也有非常强的创作原动力,以传统的叙事手法反映每日生活。此次演出为时代美术馆社区实验室“嘎房”系列活动的第三场,在西南的一些寨子里,“嘎房”是聚集和演练的空间,“嘎”(歌)这种精神传统和社区性仪式在这里得到传习。“嘎房”介乎舞台与生活之间,相对于寨老议事和正式表演的场所,“嘎房”更加日常,是一种女性空间,也是周围居民的公共客厅。美术馆借用“嘎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