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地区清代皇家水猎风景地的建设

夏成钢

摘要:雄安地区风景有史以来就以白洋淀为核心代表,直至清代,随着京畿南部大规模的水利治理,一跃成为皇家水猎风景地,其标志就是康熙十六年(年)的“雄霸水猎”,继而建立起配套的行宫园林,至乾隆时期遂成体系,与热河木兰秋狝形成“一南一北、一水一旱、一春一秋”的格局。这些行宫园林同时也是国家巡游体系的组成部分,将雄安地区与帝都紧密联系为一体,提升了在畿辅首善之区的地位。此外,这一风景地的建设还影响着京城皇家园林,催生出昆明湖地区的水利整治,并最终取代了白洋淀的水猎地位。在历经年后,随着大区域的水利失控、泥土淤积、占湖开田,本区生态恶化、风景价值降低。随着道光年间裁撤淀内行宫,白洋淀作为皇家风景游览地的功能就此终结。

关键词:风景园林;雄安;清代皇家;白洋淀;赵北口

1建设背景:雄安白洋淀的历史演变

雄安新区由河北省雄县、安新县、容城县,以及周边区域所组成(图1)。白洋淀是新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与景观代表。它有广狭二义,广义白洋淀泛指这一地区的所有湖淀,清代统称为“西淀”;狭义白洋淀是指其中的一个湖,因面积最大,延续持久,逐步取代了“西淀”一名,在清末成为淀区总称。淀水范围除涉及新区三县外,还有任丘市与高阳县。

白洋淀属于京畿南部古湖低洼地带的一部分。这一地带处于太行山东麓至渤海湾、永定河与滹沱河冲积扇之间。战国时期,这里是燕国与赵国的边界,因此有“燕南赵北”之称。黄河在此流经入海,至汉武帝时期,黄河向南迁移,留下了大量湖泊湿地,容纳着众多河流的汇水与洪水,唐时期形成了“九十九淀”之说,白洋淀为其中之一。

北宋时期,这里是宋辽边界。为抵御契丹骑兵的长驱直入,宋太宗时期边臣何承矩采用“潴水为塞”战略,将湖淀塘泊逐一沟通,构成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湾绵延八百里的水上防线,“几八百里悉为潴潦”①。经数代维护,这一景象延续了百余年。这是本区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工整治,其中还伴随着林木与水田的种植,以及蓼花亭、爱景台之类的风景建设,不过这些都是出于战争目的。

后经金代、元明大一统,以及水陆的演替,本区又蜕变为“七十二淀”之数,歌咏水乡的诗篇在增多,北国江南的意向在形成,地方性的游览已经开始。

清初,本区湖泊湿地可以指名辨识的有40余处,分为东淀与西淀两大部分(图2)。东淀周长km,以三角淀、文安洼为核心,地跨一州五县,多为湿地沼泽,或淤为田地。西淀即为白洋淀②,周长km,地跨一州四县,明中叶一度干涸成牧马场,不久因着杨村河的决口,形成九河入淀之势,西淀各湖一派汪洋与东淀景观迥异。

清代本区属京畿之地,其风景名胜被列入《钦定日下旧闻考》,是朝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