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往日同僚
陈垣(1880-1971),号援庵,广东新会人,1910年毕业于光华医学院。他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成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于1926年后历任辅仁大学校长,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等职;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等。高步瀛先生与陈垣有多次书信往来。《陈垣来往书信集》载,高步瀛给陈垣写过四封书信,有三封信是和陈垣先生学术交流,涉及《四库全书》、《新旧唐书》、《全唐文》等内容;一封信是介绍刘汝霖从陈垣先生学习藏经。陈垣先生大寿叙文也是高氏所作。[7]346程金造回忆,沈兼士请高氏撰《陈援庵先生六十寿叙》一文。作为北师的老校长,陈垣先生还亲自登府邀请高先生讲学,讲学不足一年就与世长辞了。《身等国宝、志存辅仁———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广揽名师》载,赋闲两年后,1939年9月1日,被陈垣、沈兼士延聘为辅仁大学国文系教授,以近70岁高龄讲授中国古典文学(两汉六朝文),虽终日头痛不止也不休息。
陈垣钱玄同(1887-1939),近代著名文字音韵学家,浙江省吴兴县人。原名夏,字中季,少号德潜,后改掇献,又号疑古,常效古法缀号于名前,称疑古玄同。著有《说文部首今读》、《说文音符今读》、《中国文字学说略》等书。钱玄同与高步瀛在学术思想上虽有分歧,但私交甚好。据《钱玄同传》载:尽管钱玄同和高步瀛在对待一些传统的文化上,见解相异或相对,但学校每年发聘书时,钱玄同总是到高步瀛府上,亲自送上教授聘书,以表示对高步瀛的尊敬。钱先生的雅量于此可见。《笺证、考据学大师———高步瀛》载,每年发聘书时,钱先生总是到高先生家亲自送上教授聘书,以示尊敬。可见二人私交并不很坏。至于两先生之争,在于事理之是非曲直,并无私人成见、个人意气掺杂其间。这里也可窥见学者的胸襟宽广与一般人挟私愤者之不同。
钱玄同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曾留学日本,历任教育部佥事、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出版有《呐喊》、《而已集》等。《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到高步瀛。如在1915年9月至1929年5月的《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及高阆仙先生名讳,记录了高先生“招饮”,鲁迅莅席;高母生日,鲁迅亲进贺仪,出席庆典等事。鲁迅在日记中还记载了高阆仙赠送给自己的许多书籍。如1921年9月13日赠《吕氏春秋点勘》、1921年10月7日赠《吴氏平点淮南子》、1924年5月6日赠《论衡举正》、1924年11月10日赠《淮南子集证》、1925年7月7日赠《抱朴子校补》、1923年5月15日,高阆仙代鲁迅购买《王右丞集笺注》等。鲁迅也常将其珍爱之书献与高阆仙。从这些事例也能看出二人以文会友的深厚感情。《日记》还载,1925年8月,鲁迅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去佥事职务。高阆仙作为鲁迅的直接领导,14日中午至鲁迅家慰问。关于二人间关系,《新东方杂志》(第二卷第七期)载,(高步瀛)与绍兴周豫材先生在教部同僚,比案削牍,十有余年,气谊弥深,结契无忤。其女高淑芳的回忆也可证二人深厚的友谊。《追念先父高步瀛先生》载,周氏与我父亲同事多年,虽个人见解不同,间有齰龉,惟彼此友谊不恶;而周氏对于我父亲也颇敬惮。程金造先生这样评述:“先生有脾气,个性强,而周树人鲁迅先生,一般人也认为个性强。当高先生任社会教育司司长,鲁迅先生在社会教育司任佥事时,就有人猜想,二人必有冲突,不能团结。而事实却是相反,两人相处甚好。国民党迁都南京,杨杏佛被刺死,高先生知友齐寿山与杨至交,遂辞职回到北平居住,曾因事到南方,见到鲁迅先生,鲁迅总是向齐寿山问高先生的情况,尝对寿山说:‘当我们同在北京相处时,也不感到阆仙怎么样。现在,我们都分散了,总令人常常想到阆仙。阆仙是个行不违其所学的人。’”
鲁迅高步瀛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执教多年,与马衡、黄节、李长之、陈垣、吴承仕、钱玄同、许寿裳、杨树达、马叙伦等人同事多年,有着深厚的感情。《高步瀛学案》载,与吴承仕、沈兼士、钱玄同、杨树达、黎锦熙、陈垣、余嘉锡等人友善。对待朋友高先生亦坦诚相待,友爱敦厚。《追念先父高步瀛先生》载,当时师大教授,如吴承仕、沈兼士、钱玄同、杨树达、黎锦熙、陈垣、余季豫诸先生,均与父亲想出甚得,成为学术上道义之交。《高步瀛的思想与著作》载,步瀛立身廉直,非分不取,尤不可犯以非议。甚至高步瀛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每天都有二三百人到高府哭吊,由此可见高阆仙先生高洁的品行与人格魅力。
四、学生弟子
程金造(1908-1985),字建为,史学家,河北省高阳县旧城村人。解放后,他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副教授,著有《史记管窥》,1985年夏病逝于北京。在北师大求学期间,蒙高阆仙指教,孜孜不倦钻研史籍、古文,卓有成绩。据先生回忆:“我在1927年上师范大学预科,常去听中文系的课。与黄节先生谈论高先生时,黄节先生说,好啊!好啊!考据家,主古文。”此外,程先生多次到家请教,探望。上文的馈橘之事既是证明。馈橘之后高步瀛先生写过一篇谢诗,名《建为馈橘一笼赋诗以谢》(1938年2月):“香橘经冬色渐红,故人持赠满筠笼。枯棋不减商山兴,嘉树犹存楚客风。差幸剥余存硕果,肯教霜后委秋蓬。黄柑堪詟金源乞,每食毋忘上将功。”查《五四以来诗词选》和《二十世纪名家诗词钞》均有此诗。程先生是高先生最器重的学生之一,以致程先生多次撰文追念恩师,曾撰《高步瀛传略》、《高步瀛传略及传略后记》。程金造还是著名的《史记》研究专家,曾和高步瀛先生、杨汉云先生探讨《史记》。
顾学颉(1913-1999),字肇仓,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毕业,文学学士,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毕业,历任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师院、湖北师院、民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及人民文学出版社高级编辑,1975年退休。著有《顾学颉文学论集》《坎斋诗词录》《元明杂剧概说》等。顾先生曾撰文回忆高步瀛先生:“我从高先生学习了三年,向先生请益之时较多,平日骈、散诗歌习作,多送呈请教。先生总是详细批改。有时为了研究某一问题,登府拜谒,先生也是不厌其详,热情指导。……并嘱告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要一个一个问题的彻底解决、领会前人的意见,以及自己的看法。”“当时我还写了《书愤》两首七律,并送请高先生请教。”
在提携晚辈方面,高先生尽心尽力、坦诚相待,如先生向陈垣推荐刘汝霖一事。与陈垣书信中载:“兹有师大学生刘汝霖君欲考藏经以供研究。闻公邃于此学,嘱弟介绍左右。”足见高先生对学生爱护有加。《高步瀛的思想与著作》载,“高先生在提拔后进方面,其引致后进,勤勤恳恳,有一长可取者,必为之揄扬。其贫苦力学者,则助之膏火,务使其成才而后已,一时学人皆敬服,推为长德。”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点击高步瀛先生一生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桃李满门,诲人不倦。沈兼士先生挽之云:冀北马群空,后进何人知大老;天上欃枪落,家祭无忘告乃翁(《新东方杂志》)。高步瀛培养的学生有很多都成为著名学者,如《史记》专家程金造、古典文学专家顾学颉、目录学家王重民、敦煌学专家孙楷第、古典文学专家王汝弼、语言学家俞敏。此外,他还培养了刘汝霖、牛文青、张克强、朱家溍、王燮虞等学者。(续完)
(原刊于2013年第2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1]程金造.回忆先师高步瀛阆仙先生[C].学林漫录(十二集)[A].北京:中华书局,1988.[2]程金造.高步瀛传略及传略后记[J].晋阳学刊,1983(4).[3]姚渔湘.高步瀛的思想与著作[C].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一辑(第八册)[A].台北:大陆杂志社,1967.[4]万福增.河北真儒高步瀛[C].河北历史名人传·科技教育卷[A].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聂石樵.古经史学家高步瀛[C].励耘学刊(2007年第5辑)[A].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6]赵成杰.高步瀛著作考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7]陈智超.陈垣来往书信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赵成杰(—),黑龙江宁安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韩国首尔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现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尚书》学、说文学、金石学及传统文献整理与研究。已在《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书目季刊》等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博士后基金项目三项,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