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臂龙”李建明先生赠送高阳武术研究会的书法作品腊月二十二,天气很冷,位于高阳商贸城的建新转运站人头攒动,高阳武术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迎新春茶话会在这里,以一种非常古朴的方式举行。门外厨房的大师傅们忙忙碌碌,几口大锅都是热气腾腾;大厅内中央一块天蓝色的大地毯,几十张方桌三面环放,桌旁,围坐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面容。从边家务村远道而来的小朋友们成为目光的最焦点。他们衣着鲜亮,活蹦乱跳,四肢灵动,极有可能下一秒就从他们身上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令人震惊。年会是一年的总结,更是斗志的催发,照例会有一些发言,一些奖励的发放,以及一些前辈的寄语等等。于笔者而言,人物、成绩、数据等等,固然能令人心生敬仰,但是远没有现场观亲眼看到精彩的武术表演更令人兴奋。好在大会的主要操持者刘素花(高阳武术研究会会长)、常保生(高阳武术研究会秘书长)夫妇,一点也没有让大家失望,简短的流程过后,各种各样的武术表演轮番上场,一时间大厅内龙腾虎跃,刀光剑影,令大家目不转睛、屏住呼吸,继而拍掌叫绝、为之倾倒、直呼过瘾起来。感谢摄影师李敏女士,她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精彩纷呈的珍贵画面:文化丝丝入韵,民风尚武阳刚,高阳是一片宽厚和顺、容载万物的土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是高阳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早年为了经营布匹生意,而走南闯北的高阳人,为了防身,几乎人人都练就了一套秘不外传的武术,这就是高阳短拳。清末民初,纺织业的兴盛使得高阳成为了商贾云集之地,全国各派武术家也来到高阳,开设拳坊,立派传技,高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也许正是日修夜炼中培养出来的强壮体魄和坚韧意志,让高阳人在民族存亡之际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如年7月28日拂晓,率领八千余将士、与数万日军展开了搏斗的佟麟阁。壮士一去,视死如归。在随后的抗战岁月里,佟麟阁的名字,激励着国人奋勇杀敌。(有幸,在今日又看到了来自佟麟阁将军家乡边家务村的英姿飒爽。冯占山、孙铁路一场对打(长棍对扫子)险象环生,全场沸腾。可惜两位老师动作太快,我们没有能留下他们的镜头。)如名震高阳武林的一代宗师常武云,杨景山先生英勇就义后,党组织委托常武云先生保护烈士遗孤,常武云慨然而应。君子一诺,重逾千斤,这轻轻的一点头,便是十年的光阴。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雕刻着无法抹去的文化印记。尤其是她已经在高阳大地开花结果,那么继承和发扬的艰巨任务,就落在我们所有高阳人的肩头之上。在这伟大的事业面前,所有的成见和抵触我们都应该抛弃在一旁,而是以大爱之心,紧密团结,共铸辉煌!笔者认为,只要是能为高阳武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那就是值得称颂的。感谢刘素花女士,感谢常保生先生,感谢边家务村的诸位老师,也感谢所有为高阳武术的发展做出众多努力、留下许多汗水、不忘初心一直砥砺前行的高阳武林人士。是你们,共同托起了高阳“武术之乡”这伟大的称号!致敬!卷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