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传说杨六郎驻守过的高阳城,是现在的高阳旧城,旧城村。其铸城挖地道修水利种稻田的做法,成为多少年后出身于高阳本地的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最终为了家国道义而壮烈殉难的孙承宗考察学习的对象。沧海桑田,原来的城池变成了村庄,原来的战火已经凝固成了深深的护城河边残存的夯土城墙上的丛树杂草。这道绵延的千里堤下断断续续的城墙残迹里面的平原上,麦子因为雨水而呈现一种排挞而去的湿黄之色,村庄匍匐在麦子深处,依旧保持着人类要与大地融合在一起的传统居住状态。雨水带来的泥泞和低洼地段的深深积水,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不便在汽车时代已经稍减,而街市上湿热的旧貌犹存。故城村在平原上的公路边,已经是一座和别的村庄殊少区别的普通的村庄。村口上的大牌坊几乎是其在今天硕果仅存的不同凡响之处:颛顼故都。除了村南的一段城墙残迹之外,地上的可见的历朝历代的遗物都已经很少,像是从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过一样,只剩下了平静。当然,村子里的龟背地势还能明确地感受到:村子中间的十字路口是最高处,向四个方向都是下去的坡顶。这样坡顶位置上的高爽,只有经历了村庄街道上的泥泞积水路段之后才会有更其深切的好体验,才会明白古人何以要选择龟背建城的实用与审美的考量。安静,亘古以来的安静笼罩着这历史上风云滚滚过的地方。几个老人坐在街边上聊天,聊疫苗的事,堂音很高的高阳话,传播出去很远,还能听到尾音碰到了远远的墙和树以后的回响。我在村子里沿着环形的街道走了一圈,这样的安静始终是一座座紧紧相连的平房院落的主调。这是传统上被称为家乡的地方的气息,是可以脱离开外面时代步伐匆匆扰攘的无边无际的宁和。这是人们原来的出发之处,也终将是未来的回归之地。平原上的民居的安静与寂寞是一体两面的事情,为了弥补这种建筑格局上的一定程度上的贫乏,家家户户在门口的对联上都写上了诸多浪漫多姿的字句。云物飘画外,诗意入图中;横批:瑞气绕华庭。春来鸟语花香,冬去山明水秀;横批:华夏腾飞。壮志凌云舒豪气,鲲鹏万里贯长空;横批:风华正茂。……虽然可以看出来其中格式化的固定词句的广泛乃至重复使用,但是文字依旧可以弥补真实环境中的某些不足,这是人居的自我改善之道,也是一处遥远古城的当下生机。在历史终于将攻城掠地保卫捍卫之类的强烈冲突暂时放下的时候,重归平静就是对土地对人的最高奖赏。没有这样的平静,也就谈不到什么发展,尽管发展之路并非摆在那里的现成之物。食用仙人掌和芦荟种植,以及纸箱生产都是本地开发出来的著名产业。而其实历史本身赋予本地的独一无二的深厚资源,还没有被很好开掘。在村子中间有亭子的街心公园里,和一位电动三轮上带着两三个孩子的大嫂聊了聊,她对本村的历史遗物了如指掌,说村西还有个“海子”也是过去留下来的。所谓海子,就是水坑。这一带靠近千里堤里面的大清河,也已经靠近白洋淀,是地势逐渐低洼下去的所在。后来之所以向西迁移县治所在地,据说也是因为水患。她对本村深远历史于今的遗存如数家珍,可惜即便在这可资休闲的街心公园之地,也未见统一的说明文字。说明文字不单纯是资料上的、网络上已经有的历史说明,而更应该是现实中的地表遗存介绍。历史地理一旦和现实结合就会形成旅游开发的基础,就会在当下的人生里开辟出遥望过去的窗口,就会有寻古的诗意。这是人类积蓄千年遗泽后世的馈赠,是后世人生近乎天然的享受;也正可以回答那些对于到历史之地走一走,究竟意义何在的疑问。人毕竟不是生活在单一平面的现实中,先人曾经的壮怀激烈,启示着后代永远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