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王苗苗通讯员崔新娟李昕
司马故里文脉厚重,温国故城钟灵毓秀。
温县招贤乡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司马懿的故乡,因其曾在这里设立招贤馆,广招天下贤才志士而得名“招贤”。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招贤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紧紧围绕“乡风文明”,认真梳理“文化特点”,积极反思“历程规律”,不断激活“乡贤文化”,通过颂传“昔贤”、引进“今贤”、培育“新贤”,以党建引领振兴乡贤文化,以其嘉言懿行垂范乡里,以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招贤乡上苑村村史馆、幸福院成了不少老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颂传“昔贤”,厚植“乡贤”文化
招贤乡人才辈出,有帝乡之称。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涌现了司马懿、司马芝、司马孚、司马炎、司马睿、司马彪等无数个资深“昔贤”。
该乡深挖司马故里、温姓故里、古温国遗址等特色文化,通过歌颂、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昔贤”,着力打造具备独特乡贤文化的党建综合体,把乡贤精神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召力,用“看得见”的道德力量感染人、激励人,形成了根植乡土的乡贤文化。
比如占地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的中辛村清风幸福苑,就是“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小小环节的折射。
(招贤乡中辛村清风幸福苑内,青砖铺地,绿草茵茵。)
该苑内设村史馆、陈列室、书屋、活动室、康复室、医疗室、休息室、餐厅等功能区,建设用地、村史馆用房等,均由获得“乡贤”王华田、王华奇两兄弟无偿捐用;主体建筑材料及施工费用,由“乡贤”王长春等捐助。
乡贤助力,村民们也纷纷捐赠,上苑村林庆丰、林金保、林峰、林建跃等人捐赠自家房屋院落用做幸福院、村史馆和小游园;林乐意、王银河、冯广忠、武和平等捐款数万元用于村内建设;得知村史馆需摆设物件,村民们送根雕、纺织机、煤油灯……让一个个冰冷的空院子亮起家的暖光和希望。
引进“今贤”,弘扬“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
该乡安乐寨村有深厚的乡贤文化底蕴。既有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名,有知识、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今贤”,又有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间威望高、口碑好的“今贤”。
年,从该村走出来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梦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以及焦作大学教授王梦周三兄弟捐献出三进院的旧居建成“兄弟书屋”。
书屋每进院均由一间堂屋、一间侧房和一处空院组成,院与院间由窄窄的胡同连接,院中栽植绿树,整体布局朴实、雅致。书屋现藏书量达1.6万册,借阅图书者达5万人次,已成为传承、传播家国文化的新载体。
“兄弟书屋”投入使用十多年,至少有数万人受益,其中还有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参观者,书屋现保存感谢信多封。而自从该书屋投用以来,村里考上大学的有多人,出了40多位硕士、博士。
此外,该村村民王乃大于年赴延安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定居在北京,后人王毅将已挂牌为省传统民居的二进院落,捐赠给村里用作幸福院。
年初,东辛村在外发展的陈国政、崔小胜、崔小柱等近二十位乡贤回到村里,为村里正在打造的党建综合体筹措后期运营资金11万元,助推集聚村史馆、幸福院、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功能的东辛村党建综合体提前竣工。
培育“新贤”,传承“乡贤”文化
发展“乡贤”文化,还要培育“新贤”,争当传统文化“传承人”。
根据乡村振兴工作需要,该乡扩大内涵和外延,将本乡、在乡、离乡的人才都作为新乡贤的选树范围,广泛开展符合新乡贤标准的人员普查。同时,营造尊崇新乡贤氛围,加强乡土乡情宣传教育,让尊崇乡贤、争当乡贤成为风尚。
此外,该乡还制定出台了培育“新乡贤”、保障“新乡贤”发挥作用的文件及实施细则。从培育路径、培育措施、工作保障等方面对乡贤及乡贤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公益事业等给予政策支持。
就拿安乐寨村村民王斌来说,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在马来西亚工作。在乡贤不断释放新动能的感召下,他辞去国外薪酬丰厚的工作回乡创业,不仅为年轻人返乡创业树起了榜样,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成为群众眼中的新乡贤。
据介绍,温县招贤乡以培育乡贤力量释放新动能来促进“新乡贤”回归,凝聚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真正让“乡贤”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产业兴旺的引领者、乡风文明的倡导者、乡村治理的协作者。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乡贤文化是根植于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乡贤是榜样性的社会群体,是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实践者。温县招贤乡以建构乡贤文化激活乡村文化,以发展新乡贤文化促进乡村治理,扎实推进乡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文化的信服力,利用党建综合体等场所,弘扬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正能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