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忽悠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提到竹林不知道你会想到什么,反正我的脑海里会蹦出四个字:绿野仙踪。作为中国竹子之乡的罗锅口村给了我对竹林剑客最丰满的想象。当我们开车自驾到达罗锅口村的时候,脑子里对“罗锅口”和“竹林”之间的联系还不怎么适应,必竟,一个拥有如此环境优美和丰富想象的地方怎么会有一个如此“接地气”的名字呢?我也有找村民问过,年轻一些的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村子为什么叫“罗锅口”,当然,村子里的人也并不姓罗。罗锅口村是广宁县横山镇下的一个村子,是中国著名的武术和竹子之乡,早在清代以前,广宁的竹子便从村子的渡口源源不断的运出去。绥江之水从村子面前流过,淌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如今,竹林依旧,有了更方便的运输工具之后,村子的渡口便落寞了起来。节假日前,来村子旅游的人并不多,大家都等着放假那几天的狂欢,只有几辆大巴车拉了几车中老年人来享受这满满的绿意------广东的中老年人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值得他们游览的景点,更何况,来这里旅游也并不需要门票。村里有座观竹楼,有三层之高,站在楼顶能将竹林尽收眼底。远处的山被云雾缭绕,即使下着小雨,依然不减仙气。脑子里总觉得应该出现一位执剑的剑客,在竹林里耍一回看不懂的剑,剑气最好震得竹叶簌簌作响。不过,到底没有剑客,却有一条老街。村民很好,很纯朴。老街的商铺有开有关,大概是天气不好的缘故,大多数村民关了商铺回家歇着了。清末民初的时候,老街着实繁华,各色商铺应有尽有,当铺、米铺、酒铺......大约有50多间。几个村子的竹子都拉到渡口,运上船,然后卖个好价。人们在渡口总要吃用,人员熙攘,热闹,并不似现在这般清静。清同治年间,有一位叫李子祥的人在罗锅口老街开了一间苏杭布店,主要经营苏杭丝绸和纺织品,款式和种类应有尽有,而且质量好,童叟无欺,成为当地著名的百年老店。清朝末期,老街的当铺也很多,19世纪下半叶开始达到顶峰,可谓见证了老街的繁华。有一间商铺上写着“忆罗锅渡”,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店主是一位妇女,当时也没有游客进店,我们便聊了起来。商铺是她家祖传的,祖上曾卖一些特产,现在,她算是继承了祖上的家业,卖一些自己用竹子编的框篮,一些冬瓜、鸡骨草、扇子之类。生意好不好都没有关系,毕竟没有租金的压力,也不靠这个养家。像这家店主一样,罗锅口村的人常常在自家门口摆上一些竹子编制的玩意,或者放一些自家种的冬瓜,遇到游客能卖则卖,多少补贴一些家用。几十岁的老奶奶也过着这样的日子,遇到游客便兜售一番。看到一种细小的竹笼,似乎没什么用处,大约几块钱一个。我们猜测它的用途,总觉得猜得不对,细问之下才知道这种竹笼有“猪笼入水,财源广进”的意思。罗锅口村有一种当地传统美食:柴火云吞,个头饱满味道好,我们吃的赞不绝口。这种柴火云吞还真的是用柴火烧制而成,店老板在自家屋子旁边垒个灶台,游客来了便奉上自家磨的豆腐花、亲手包的柴火云吞,虽然档铺简陋,但口碑不错。罗锅口村给人的感觉就像人间的一方净土,它宁静、清秀,有优美的竹林,有纯朴的村民,是一个来了便想停留的好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