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支前照片中的晋中战役

陈探许

年7月,陈彬〔.8—.5,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曾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任山西离石县第三区区长助理员,区长兼武工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贺龙中学(西北人民军政大学前身)总务主任、晋绥党校三部总务主任。年,南下入川后,任温江行署税务局长。年9月至年4月,任灌县县委书记(年10月至年1月称第一书记)〕女儿陈许林、儿子陈探许分别初中和小学毕业。姐弟俩提出要参加社会实践,希望回一趟出生地——山西临县碛口镇霍沟村。

陈彬的夫人郭玉梅认为:大的才刚满15岁,小的才12岁,不放心,但父亲陈彬却支持孩子们一定要出去自己“闯一闯”。

于是,姐弟俩第一次从四川灌县回到了山西临县。

7月的黄土高原,太阳毒得狠,一会就把外面的玉米叶晒枯了,但窑洞中却很凉快。

姐弟俩在偏窑中,翻出父亲留下的东西,发现几张很珍贵的老照片。泛黄的照片上,陈彬腰里别着手枪,很是英武,但照片上的其他人,他俩却不认识。两人商量后决定带回四川。

陈探许那时正在集邮,对书信上的邮票很感兴趣,还发现有边区的“毛边邮票”,也决定把信封带回。

他们又在柜顶上找到一个钢盔,陈探许问爷爷:“这是哪里来的?”爷爷说:“这是你爹从日本人头上夺来的,大炼钢铁时村上要拿去炼钢,我把它藏了起来。”陈探许把钢盔扣在头上,钢盔里的皮衬子硌得头皮痛,皮带也系不上。姐弟商量了半天,因这钢盔太重就没有带回。

姐弟俩从家乡山西临县回到四川灌县家后,第一件事向父母汇报参加社会实践的体会,第二件事展示此行的收获。

见到这几张照片,父亲陈彬非常兴奋直夸此行值得,他拿出其中的一张说:“看,这是‘晋中战役’后照的。”

陈探许好奇地问:“爸爸除了你,都是谁啊?个个腰里别着小手枪,多神气呀!”

陈许林接着说:“我参加社会实践要写报告,爸爸,请你讲讲‘晋中战役’吧!”

父亲陈彬思索了一会,对两个孩子讲了照片上的人物和参加“晋中战役”的老故事。

离石县武委会在晋中战役后的合影(第二排左1系作者父亲陈彬)

年初,我从离石市长任上调任离石六区区长,区政府驻地是刚解放不久的吴城。相传战国时期,大将吴起在此筑城抵御侵略,吴城为历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为防止阎匪军侵扰,大力发展民兵队伍,从当初的40多人增加到多人。区上在西河滩召开民兵检阅大会。各村民兵实地演习打靶、埋地雷、起地雷等军事项目,并动员全体干部进入临战状态,下乡组织备战。

首先,区上组织各村民兵备战队,配备武器集结待命。同时,为让民兵无后顾之忧,我们规定,备战民兵的冬衣由各村支援,民兵的庄稼由所在村负责打收。

“汾孝战役”开始,我们十分重视这次支前工作。吴城解放后,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武装斗争的重点由过去的分散游击,逐渐向一定规模的野战转变。地方政府的角色,也得随之转变,不再是“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转变快、行动快,很快作出相应部署:

区村干部春节期间深入各自然村,组织干部、群众讨论“部队打仗为了谁?”“咱们应该怎样支前?如何在过年时,爱护好伤员?”提高了群众对支前工作的认识。

第二,区上设立支前委员会,发展壮大民兵队伍,充实武器弹药。实行军勤工票制度,建立军勤账,半月结清一次,民工按票领取工钱,出动牲口也折算工钱。区设担架看护慰劳股、招待供给股。组织担架队,每村担架队配备一名干部负责,每4人一队,每副担架须配备草席、被子。粮油柴炭等物资都有专人负责。

在汾离公路沿线设两个转运站,转运站之间每15里设立接待站,共有4处。站站之间转运伤员执行发单和回执。各村按所在区域服务,奖惩分明,对表现好的,如完小学生刘英怕伤员受冻,把自已仅有的一床棉被给了伤员盖上。刘二礼用自已的毛巾给伤员擦尿等,区上予以表扬奖励;对丢下伤员偷跑的安云祥等作出处罚,加快了伤员转运,这次支前全区共涌现模范担架和看护84名。

第三,同时严格制度严防奸细。客铺实行留客登记,各村执行留客申报,并普遍清查了一次户口。我们通过总结认识到:过去游击战形势下的支前,已满足不了野战条件下的支前工作。这就是“汾孝战役”支前工作取得的经验。

年2月22日,《晋绥日报》专门报道介绍离石六区的支前经验。当时,土地生产凋敝,春荒青黄不接,我们支前沿途所见,凡是能吃的树皮都被扒光了。这么困难的条件,乡亲们仍坚持“破产支前”,让部队和我们非常感动。

年初,县上又调我在县政府任秘书,那时离石县长是郭锡兰。

山西晋中是产粮区,每到麦收季节,日本人都要出城抢粮,八路军为保护老百姓麦收,每年都要进行多次艰苦的战斗。

阎锡山困守晋中地区的一座座孤城,这十几万部队要吃粮,晋中乃粮川,历来是阎锡山的命脉所在,粮秣断绝,军队不战自乱,阎锡山肯定要派兵出城抢麦囤粮。晋中老百姓早就盼望解放军来保护麦收。所以,当地民谣由“麦子,麦子,你不要黄,黄了不够阎军抢”,变成“麦子,麦子,你慢慢长,解放军来了你再黄”。保卫麦收既合民心,也是解放军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保卫麦收,既是战斗任务,也是政治任务。

部队战前动员

徐向前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保卫麦收”的口号,顺应了民心,断敌粮源,战争胜负的天平已经倾向人民一边。

徐向前用“弱兵作饵”,诱敌出城上钩,然后部署“强兵突进”,一举将阎锡山的王牌军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此役解放军在徐向前指挥下,以少胜多,堪为典范,以6万兵力歼灭阎锡山军队10万之众,使山西几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只剩太原一座孤城,为山西全境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役首先由吕梁部队发动,离石县王大昌、车守珠、郭锡兰等领导亲自上阵,领导离石县武委会组织全县民兵支前。在“孝汾战役”中,我因组织六区支前工作有经验,被抽调到县武委会,因此我全程参加了“晋中战役”。

武委会对参战民兵的要求是:组织上军事化、行动上战斗化、生活上群众化,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明确支前工作重点是组织人员护送粮草、弹药、药品、抢运伤员、安排部队宿营地、抓俘虏、审查俘虏、战场清理等工作。

6月11日,我们支前队紧跟部队,急行军从离石进占高阳镇,威逼平川上的孝义、汾阳,不久部队打下了灵石。

支前队待命而发

阎军被我军的行动调动了起来,不然的话他龟缩在城内,你还不好收拾他。阎锡山强令赵承授带3个精锐亲训师出击,晋中腹地空虚,大门洞开。

徐向前乘机急令:临汾战役后尚未休整的主力部队,不顾疲劳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连夜沿同蒲路东侧山区向晋中开进,将阎军包围。为防止敌人逃回太原,派部队切断其退路,战斗打到离太原不远的地方,杀得天昏地黑,极其激烈残酷。

战役期间,离石县动员了数千名民兵,随军远征。光是小小的交口村,就接收了多伤病号,因为青壮年男人们都上了前线,留在村里的多名妇女成了主力,她们慰问和照顾伤员。

支前队抢运送粮草

支前工作要解决部队的吃,粮食是关键。以往支前根本提不上议程的柴火,在野战支前中也成大问题。在平川做饭用的柴火,来源就成了关键难题,部队加上民工近十来万人,一天就要消耗十来万斤粮食,十多万斤柴火,没有柴火做不成饭,部队和民工吃什么呢?我们支前队下山时,就组织民兵从山区把粮食和柴火一起运到平原,部队打到那哪儿送到哪儿,实在不行就拆庙取柴。

支前民兵们很勇敢,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不是打仗冲锋,而是运送弹药、送饭、抢运伤员,在枪林弹雨中,一次又一次完成了支前任务。

每天都能听到胜利的消息,人人都奋勇争先。山区下来的民兵很活跃,担架队员们唱着:

快快走呀快快行,连夜赶路抬伤兵,

他是咱们大恩人,抬着担架要小心。

担架抬的平又稳,棉被铺垫身不震,

上边搭个凉篷篷,甭让烈日晒亲人。

他们为咱打江山,不怕牺牲杀匪顽,

支前杀敌咱有份,争取立功当模范。

打过黄河到西北,彻底消灭闫匪军。

争取全国都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人。

从6月11日进占高阳起,12日解放灵石。

7月7日解放孝义、交城、祁县。

7月11日平遥被我军攻占,13日解放太谷,14日解放文水、汾阳。

7月17日解放介休,19日解放榆次,21日解放晋中。

最后只剩下太原一座孤城。

战役结束后,离石县武委会在汾阳合影留念,武委会主任刘挺,离石县青救会主任王正选、阎权、王继刚、高义录、王俊仁、王开宁和我,在汾阳城照了这张像。

你们看,这几个南下到了四川,头排中间是刘挺,先在宝兴县当县委书记,后支援工业战线在重庆电子仪表局工作;这个拿着望远镜的,是王正选,在四川省委党校;这是高义录在郫县,还有一个在公安局,一个在兵站;我在第二排左一。我一大半生都南下到了四川。我要加印几张,送给南下四川的战友们。

我从中国航空工业供销四川公司退休后开始收集、整理父亲的有关资料,再次看到了这张“支前老照片”,感到非常亲切。

于是,我拿着这张照片到四川省教育厅大院,找到父亲的老战友王正选,请他帮助辨认照片上还有哪些老前辈健在?

王正选老人兴奋地从抽屉中拿出同样的一张照片,对我说:“探许,你看,这是你爸爸50年前给我的,我一直珍藏着,不时翻出来看看!”我听了心里甜丝丝的!

作者简介

陈探许,年3月14日出生于山西临县碛口镇霍沟村,年随父母南下四川。年成都青少年滑翔学校(成都七中)毕业,选飞入伍在空军十二航校学习飞行。年因身体原因停飞,在中国航空工业供销四川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曾任科长、处长、副主任、高级经济师。7年退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陈探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