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高模经典名帖《唐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书法爱好者的必修内容。该帖浓缩了王羲之行书的精华,纤维克肖,点画生动,笔力千钧,气势连贯,起落转侧,稳健流畅,字形左低右高,似欹反正,秀美雄健,位置章法,天然浑成,众妙攸归,堪称下真迹一等,一字千金,被视为行书极则,是后世习王书者的最直接范本。该帖共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巜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太宗文皇帝口占,在小说《西游记》中可以看到。二是《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由高宗皇帝李治记述。三是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由沙门玄奘奉诏译。《圣教序》与《圣教记》出于贞观二十二年八月三月,翌年太宗崩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刻成于咸亨三年十二月八日。前后相几十年。一般临习巜集王书圣教序》帖的人,可能不太在意帖后由谁润色、镌刻、建立之类的文本内容。作者本人除了对字帖书体层面临习外,对文本内容更感兴趣。尤其是末尾的文字,虽然只有寥寥几行,却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综合不同版本,可以明确字帖末尾有以下几行文字(约一百字):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中书令南阳县开国男来济礼部尚书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守黄门侍郎兼左庶子薛元超守中书侍郎兼右庶子李义府等奉勅润色咸亨三年十二月八日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京城法侣建立从这个结尾所具人名来看,朝廷对《集王圣教序》刻碑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奉勅润色的,全部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于志宁,在任太子左庶子时,曾撰《谏苑》二十卷,与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犯颜进谏,讽劝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在太子承乾“广造宫室、奢侈过度、耽好声乐,滥召驾士,不许分番,私引突厥群竖入宫”,于志宁三番五次劝谏,以至太子承乾遣刺客去杀他,刺客见他睡草苫枕土块守丧礼,不忍心下手,承乾因事败露,太宗更加慰勉。因为忠诚,后来位居宰相。来济,进士出身,与令狐德棻等人撰《晋书》,位居宰相。许敬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两面性的人物。他是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后代。太宗因闻其名,召为文学馆学士,兼修国史,不久改任中书舍人。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许敬宗以检校中书侍郎的职位随从。太宗在辽阳大败高丽军,命令许敬宗写诏书向长安报捷,因才思敏捷,倚马可待,深得太宗赞美。太宗崩驾后,许敬宗附会武则天,阿谀逢承,拥立武氏为后。在宫廷斗争中,许敬宗不惜歪曲事实,巧献奸计,逼得长孙无忌自缢。许敬宗得到武则天重用,直至宰相。许敬宗位高权重,却贪财贪色,为了一个与他父子都有牵连的侍女,竟给自己的儿子戴上不孝的罪名,将他流放岭南。因为许敬宗趋炎附势,贪得无厌,六亲不认,所以多为世人诟病,把他划入奸臣行列。薛元超,隋朝名士、诗人薛道衡之孙,高宗时名相。大力引荐寒门才俊如王勃、杨炯、崔融等十余人,引领初唐文学的发展。预修《晋书》时“笔削之美,为当时最”,被称为“朝右文宗”。逝世后,谥号“文懿”,得以陪葬乾陵。李义府,与许敬宗狼狈为奸,拥立武后,累职拜相。但为人狠毒,笑里藏刀,杀人不眨眼,被人称为“李猫”。因专横跋扈,买官鬻爵,行贿受贿,作威作福,最终被高宗流放到嶲州(今四川西昌),忧郁而死,落得中国历史上第一奸臣的罪名。仅仅一个奉勅“润色”,就涉及到了朝廷这么多高层人物。后面“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京城法侣建立”,都是当时书画界及佛门的名家高手。玄奘天竺取经,历经沧桑16年,(贞观三年~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虔心翻译佛经,其弟子辩机协助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贞观二十二年(),李治扩建无漏寺为大慈恩寺,建石塔以安放经本佛像。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又经历了一个16年,麟德元年(),玄奘因心力交瘁,溘然长逝。经历两代皇帝的佛教盛事,在大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高宗李治怀着对太宗的敬仰、对佛教的虔诚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膜拜,于咸亨三十二年作出了一个不朽的抉择,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了一道璀璨夺目的光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