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晚报记者邸志永摄影罗大庆
通讯员陈振辉刘永刚唐瑞欣
2月24日,涞水一渡镇,清澈的拒马河蜿蜒流淌。一水之隔,是北京张坊,湛蓝的天如同洗过一样。
带着两条白色的尾巴,一架飞机从拒马河上空划过。涞水摄影爱好者许增利拿起相机瞄准,却有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闯入镜头,被他定格在画面里。
同一片蓝天下,生态协同已然融为一体。
碧水东流,鸟飞鱼跃
年入白洋淀河流水质,自年以来首次全部达到Ⅲ类
“黑鹳、白鹳、天鹅、苍鹭、鸳鸯、绿头鸭、秋沙鸭、凤头麦鸡、白骨顶鸡……”在许增利的印象里,拒马河里的鸟越来越多,如今有了数不清的趋势。
拒马河的清澈与生态,只是我市多条入淀河流的一个缩影。
在摄影爱好者马惠玲的镜头下,高阳县与雄安新区交界处的孝义河湿地公园,每个冬季也会引来数以万计的鸟儿“打卡”。“成千上万的斑嘴鸭飞起来,以前我只在《动物世界》看过。”马惠玲称。
保定的九河,已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率先突破的机遇中,迎来新生。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保定承担起入淀河流水质改善的重任,把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投资近30亿元,上马23个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项目,城乡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充分利用上游水库、南水北调水资源,强力推动补水还清,仅年就向白洋淀上游河道生态补水14.8亿立方米,实现了府河、孝义河、漕河等5条主要河流清水入淀。
多措并举下,年保定境内所有入淀河流水质,自年以来历史首次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华北明珠”白洋淀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光芒闪亮京津冀同时,引来10多万只候鸟栖息,为雄安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支撑。
蓝天常见,西山常现
8年间空气达标天数从84天增加到天,天朗气清成生活新常态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率先启动。
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确定了燃煤是我市主要污染元凶。铁腕控煤下,保定累计拆除了1.16万台2万余蒸吨燃煤锅炉,实现了主城区和保北京津冀禁煤区散煤“归零”。年采暖季,全市有万户农村居民实现了清洁取暖,投用量居全省之首。
禁煤只是保定精准治污的一个缩影。
为从社会体系上治理大气污染,我市投资多万元,建设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安装各类监测仪器多台,实现了对市区监测网络全覆盖。
在全国率先起草《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应急体系。我市第一部在环保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也已于年5月1日正式实施。
……
正是在精准治污和体系治理下,古城大气污染情况持续改善。
年,保定达标天数为仅84天,全年达标率为23%。年我市达标天数为天,达标率达到了68%,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排名第一,蓝天白云成古城市民生活新常态。
绿意延展,雄保双城
8年来我市累计绿化万亩,让绿色成为连接京雄保的生态底色
同一片蓝天下,是同一片绿意在延展。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打造生态支撑战略部署要求,保定全力打造“一核三带八廊十片林,五库九河十湿地”的林水生态体系。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年,保定以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为目标,重点围绕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白洋淀上游水系林带、城镇乡村林网,着力实施了七项重点工程。
以白洋淀上游水系林带为例,保定以注入白洋淀九条水系上游主要干流及支流周边荒山为重点,持续增林扩绿,完成水系林带建设2万亩。
构建生态廊道体系,保定加强京港澳、京昆等高速公路,京石高铁和其他国省干道沿线两侧绿化抚育管护,实施绿美廊道建设2万亩。
年,扎实推进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保定共完成营造林91.37万亩。在新区周边推进总投资近10亿元的米林带建设,共19个县(市、区)获国家、省级森林城市备案,数量居全省第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范例,我市共计造林万亩,让“山水保定”深入每个人心田。
来源:保定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