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三年后,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设立。因为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良,地处京津腹地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被选为雄安新区所在地。雄安新区成立四周年之际,本期“中国经济财画绘”,将带您看看这座未来之城,如何担当起“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现代城市发展道路,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被认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目前已经明确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而雄安新区要承接的,是“四个中心”以外的“非首都功能”。承接非首都功能,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开行的北京至保定途径雄安的两对动车组、年底全线开通运营的京雄城际铁路,形成了京津冀之间固定的探亲流、通勤流、商物流和旅游流。此外,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也是关键。十四五期间,新区的城市配套设施成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医院、学校、酒店等。未来,新区将继续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探索现代城市发展道路而在探索现代城市发展道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雄安新区,已基本形成“1+4+26”规划体系(规划纲要、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治理与保护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26个专项规划)。现代城市的建设上,《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对雄安新区提出关于“同步建设数字城市”的要求: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纲要对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也提出要求。新区依循生态本底建设,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留足70%的蓝绿空间,再着手建城。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大型建设工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一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利用了被动式门窗系统、外墙保温系统等绿色元素,从这里可以窥见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道路。雄安新区,是未来之城,也是绿色之城。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不是靠投资和国家出钱砸出来的“理想城市”,而是要靠创新驱动发展,成为试点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沿阵地。就像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曾说的那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