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高阳
知名企业
仝和工厂
兴建于年,东家兼掌柜是高阳县的苏秉璋。苏家自天津引进一台楼子织机织提花布开始,经过十多年的精心经营,到年“七七事变”前,已发展成为工商联营、织染兼备的大型综合工厂。仝和工厂率先使用日式提花机织提花布,是高阳布业从织土布、洋布走上织提花布的开端。仝和工厂毁于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仝和工厂的部分设施参加公私合营。
恩记工厂
建于年,其前身是天振生染坊和新彰工厂,东家兼掌柜是李恩波。是高阳纺织业四大印染名厂之一,首次在高阳纺织业中率先推行布匹轧光技术,同样得风气之先。年“七七事变”后,恩记工厂在高阳无法维持生产,李恩波率40余名工人前往北平,成立“丽丰”漂染厂,成为颇负盛名的染织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公私合营,是北京光华染厂的前身。
合记工厂在高阳县城南关,占地16亩,建于年,由高阳县庞口村李叔良、李仲良兄弟和西街孙月奇、南街杨爱卿等人共同合伙开办,所以取名“合记工厂”。合记工厂的开办资金为李叔良贩卖布匹的积蓄和为德国商人代销颜料所赚取的利润,初名“合记染坊”,是高阳第一家染布工厂。蚨丰号布线庄杨木森早年经营杂货店,清光绪二十八年(年)用吊钱开办了蚨丰号。杨木森创新模式,建立布线庄,创立了“撒机制”这一高阳织布业的独特模式,为高阳织布业由木织机转为铁轮机用洋纱织宽面布创造了条件。蚨丰号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资金和原料被日军没收,在河南洛阳及越南海防的生意也遭受重创,不久停业。《冀中导报》关于高阳纺织的部分报道
《大公报》关于高阳纺织的报道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高阳纺织业又有新的发展。年,高阳县成立布业生产整顿委员会,棉纺织业再度兴盛,印花业异军突起,年全县共有印花企业91家,年织机发展到台,年产大布万匹。当年,棉布生产纳入国家计划,棉纱统一管理,取消私营批发商,组织棉织生产合作社。从年开始,一些棉织生产合作社陆续改建成纺织企业,如城关丝织厂、大布厂、起绒厂等。“大跃进”时期,纺织业徘徊不前,并有砸毁织机炼“钢铁”的现象发生。但县属企业有所发展,如高阳染厂、高阳红旗丝织厂、高阳毛巾厂及“虹淀牌”等名牌产品名重一时。20世纪70年代,高阳纺织品曾大量出口东南亚、日本,年上缴利税曾达万元。改革开放以后,高阳乡村棉纺织业迅猛发展,一些大、中、小型企业应运而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阳纺织业进入全盛时期,发展迅速,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三利、宏润、亚奥、天羽、永亮等公司的产品销往全国及海外,高阳成为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文字来源:高阳县档案馆《图说高阳》往期回顾
1
图说高阳之第一章千年古县(一)
2
图说高阳之第一章千年古县(二)高阳古景
3
图说高阳之第一章千年古县(三)县治古今
4
图说高阳之第一章千年古县(四)高阳关隘
5
图说高阳之第一章千年古县(五)高阳望族
6
图说高阳之第一章千年古县(六)兵事纪略
7
图说高阳之第一章千年古县(七)文物保护单位
8
图说高阳之第一章千年古县(八)古遗址和墓葬
9
图说高阳之第一章千年古县(九)名人故居+古碑刻
·
图说高阳之第二章纺织之乡(十)
·
图说高阳之第二章纺织之乡(十一)乾隆《御题棉花图》见证与诠释了高阳纺织业的繁荣
·
图说高阳之第二章纺织之乡(十二)高阳商会
·
图说高阳之第二章纺织之乡(十三)纺织名人
本期编辑:张建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