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看不起文官,却唯独称呼过一个人为“汉则孔明,唐则裴度”,也就是视其为大明朝的诸葛亮。这人是谁呢?这么大面子。他就是明末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河北高阳人,长相甚是奇特,身形雄伟,胡子茂盛得像张开的戟。虽然相貌很唬人,然而出身贫寒,学成之后只能去做家庭教师,辅导富贵人家的熊孩子做功课。有一年,他去明朝北境的大同做家教,却一路上对军事边防感起了兴趣,从此开始研究兵法,不再偏科语文。万历三十二年(年),不惑之年的孙承宗高中进士第二名,开启了做官的人生征途,,坐了很多年翰林院冷板凳,直到56岁快退休的时候,才等来一个重大机会——担任刚刚继位的明熹宗朱由校的日讲官,每天给这位识字不多的木工爱好者讲讲四书五经,从此人生逆袭,获得了“帝师”的尊贵身份。可能是长期在基层做家教的缘故,他讲课比其他讲官生动活泼,小皇帝很喜欢他。如果在太平岁月,说不定他会成为第二个张居正,可惜不久之后,明朝就发生了重大危机。后金攻破重镇沈阳、辽阳,再往南就会踏平山海关,辽东明军精锐尽没,辽东经略袁应泰被逼自杀。派谁去辽东呢?平时的话,人们趋之若鹜,战时都避之唯恐不及。因为孙承宗平时喜欢谈论兵法,就被大臣们推举为兵部添设侍郎,主持辽东防务。孙承宗没有推辞。这年入秋,八月秋高风怒号,决心全力保家卫国的孙承宗自请为督师,从国库带走八十万钱以作军用。熹宗批准后,还亲自将他送出宫门,并赐他尚方宝剑。到任后,孙承宗让袁崇焕建造营房,让祖大寿辅助金冠守好觉华岛,便一门心思扑在防务上。当时的大臣王永光就对孙承宗积极防御的作为十分激赏,说“兵家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认为孙承宗的奔忙节约了许多军费,山海关也安宁了,更主要的是给大明争取了养精蓄锐的机会。其时,熹宗身边权力最大的只有一人——魏忠贤。在孙承宗为军务殚精竭虑的时候,魏忠贤正在暗地里忙着扩张权力。他见孙承宗功劳不小,便有意套套近乎,所以高高兴兴派了狗腿子刘应坤去向孙承宗表表诚意。但孙承宗生性正直,见到刘应坤这货后,一句话也懒得跟他讲。魏忠贤由此记恨上了孙承宗。后来,魏忠贤迫害朝中大臣,将杨涟等驱逐出京,孙承宗那时正在巡视蓟州,心急回不了京城,便想以贺寿为由入朝面奏,好赶紧告诉熹宗魏忠贤的狼子野心。魏忠贤忙跑到熹宗床前,涕泪横流地说皇上呀可千万不能让擅自离岗的孙武将回来呀。熹宗听罢,连夜派人快马阻止孙入京。魏又假传圣旨给九门的宦官,说如果孙承宗那个家伙敢进城,就麻利儿把他绑了。结果,孙承宗到达通州后,接到熹宗旨意,垂头丧气地返回辽东去了。魏忠贤又让党羽联合上书诋毁孙承宗,万般糟心之下孙承宗自请辞官回乡,住回了老家高阳县。崇祯十一年(年),清军大举进攻明朝,十一月攻至高阳。75岁的孙承宗怒火中烧,不顾年老体衰率全城军民日夜守城,寡不敌众,城破被擒。孙承宗不愿被敌军所辱,决然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战死。崇祯帝对孙家的忠烈惨死亦十分痛惜,掩面叹息曰:“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这位他曾御口称赞“汉则孔明,唐则裴度”的旧臣,永远沉睡在了那年烽火硝烟的高阳废墟里。假如孙承宗不死,恐怕明朝气数未必如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93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