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高阳纺织博物馆,目睹了高阳县多年的纺织历史与文化传承。可以说,一座纺织博物馆,就是一部纺织全书,展现了高阳厚重的纺织历史和实力,令人赞叹。古老的纺织业正在“纺织之乡”焕发出新的光彩。
高阳纺织博物馆建于年,总占地面积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专业纺织博物馆。高阳纺织源远流长,始于明末,兴于清中,盛于民国,繁荣于改革开放,二十世纪末,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四百年沧桑,长盛不衰,谱写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壮丽诗篇,被誉为“纺织之乡”。博物馆共分为六个展区,分别展现了高阳县多年的纺织历史,抗日战争期间纺乡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支援前线的伟大壮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阳印染业的兴盛发达和改革开放以来高阳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及琳琅满目的各种纺织品。
第一展区为明清时期,也就是土布时期。这个展区的馆藏文物集中展示了高阳纺织历史源远流长;第二展区为民国时期。这个展区的图、文、影、物,翔实纪录了民国前期高阳纺织业兴旺发达的繁荣景况;第三展区为革命战争时期。本展区通过对战争期间纺织业兴衰的记述,生动再现了布乡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加紧土布生产,支援前线的伟大壮举;第四展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个时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印花业的兴起。此展区通过描述知名人物,形象地展现了他们钻研印染技术的全部过程,把高阳印染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第五展区为改革开放时期。此展区通过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先进厂家和可歌可泣英模人物,褒扬他们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第六展区为琳琅满目的各种纺织品。
高阳博物馆共有藏品多件,是中国北方一流的纺织历史博物馆,其中藏品均系原馆文物和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民间征集得来的珍品。文物精品包括明清时期的扔梭织布机、纯梭织布机和民间时期的纯梭提花织布机等,均具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据介绍,扔梭织布机、纯梭织布机和纯梭提花织布机是纺织业发展的三大阶段和历史缩影。扔捘织布机是最早进行半机械化鲜艳夺目的设备,靠人工扔梭来织布;纯梭织布机在扔捘织布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纯梭设置,通过手拉纯梭设置让梭来回穿梭织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纯梭提花织布机是在纯梭织布机的基础上,增加了提花设备,使各种花样图案印在布匹上,使布匹更加漂亮多彩。该纺织博物馆运用形象化手段,诠释了高阳几百年纺织文化历史,展现出高阳纺织业的辉煌业绩,讴歌高阳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并激励来者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踏入博物馆古铜色的大门,门廊两侧用大理石雕刻着远古时代的人们纺纱织布辛勤工作的场景。宽阔的展厅里,从几千年前的纺织工具到近代的纺织机器一应俱全。壁橱里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各个时期家纺样品,从建国初期的军帽、花棉被、床单到现代的羊绒毛毯、彩色提花毛巾等琳琅满目。它们诉说着高阳纺织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高阳土布始于明代晚期。万历年间,高阳县种棉、纺线、织布已遍及城乡,这里出产的土布很受欢迎,布线市场逐渐成型。直到现在,县城的街巷仍有“花市街”、“缯市街”等名称,反映了当时商民在此交易的热闹景象。高阳纺织在清代得到长足发展,表现在印染技术上,不仅有蓝、红等各种色泽,还出现了扎染、蜡染工艺、新式花型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极重农桑,在他的主持下,把种棉、纺线、织布、印染等全部工序流程绘制成16幅《棉花图》,上呈乾隆皇帝,得到赏识。乾隆亲笔御批,在每幅图上题诗一首,命雕刻于石上永久保存。经过清代多年的发展,至民国初,高阳纺织业达到全盛。显著的标志是开始从德国、日本进口洋纱和铁轮织布机,从而代替了手工线和木制品机,先进的提花机也开始使用,生产能力得到成倍提高,涌现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知名企业人士。他们创造了当时国内纺织工业的多项“第一”:年,王士颖率先引进外铁轮织机;李仲良兄弟最早引进了国外的纺织染料;杨杏村最早把中国的纺织品卖到日本、美国市场。该县从事纺织业的村庄达到多个。此时的高阳纺丝品不仅数量惊人,产品质量也达到一流水平。高阳纺织品在国外形成一个巨大的购销网络。蚨丰、大亨、蚨荣、元丰等布线庄已成规模,当时它们在全国14省68市都设了“外庄”,业务范围甚至开拓至日本、南洋等地。高阳纺织业的兴盛引起学术界的好奇和重视。日籍美国人琳达·安·格罗夫经过在该县长期深入调查,写出高阳纺织专著《革命中的农村社会》。在留法先驱、有“党国硕望”之誉的李石曾的策动下,高阳产业界人士苏秉璋只身赴江南考察,写出《江业实业参观记》,指出了本地织布业存在的弊端和改进方向。
革命战争时期,高阳纺织业的兴旺局面遭严重破坏,处境艰难,被迫转入萧条,倒退到又用人工纺线,又用老式织布机织起了土布。颜料进口被封锁,他们就用土贝子、高梁帽做染料,用槐米把白布染成绿色,做军衣;用扎染、蜡染工艺抽出各种花型,做衣服、被褥。当时生产军装的被服厂就设在该县的边渡口村。新中国成立后,纺织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高阳的印花布更是独树一帜。它以色彩鲜艳、花型繁多、价格低廉等优势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高阳印花业的繁荣培养出一大批技术工人,并从年起向保定、石家庄、天津等大中城市输送去数以万计的技术人才,为建设新中国贡献高阳纺织人的聪明才智。三年困难时期,县纺织厂向苏联出口的“双喜牌”毛巾获免检产品待遇,继而又打入东欧市场。红旗丝织厂通过技术攻关,织出“安乐绸”、美丽绸”、大纹哔叽等市场热门货,在纺织品市场风靡一时。与此同时,高阳生产的提花浴巾、毛巾被、枕巾、提花床单等产品畅销欧洲、非洲和东南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里涌现出一大批敢为人先,敢于创业的杰出厂家和个人,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高阳纺织业呈现百舸争流的态势。年至年间,全县织机由台猛增到台。新型纺织人注重对外经济技术联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他们对纺织业的发展也从原来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生产技术、生产管理逐渐由粗放型向技术型转变,上规模、上档次成为业界共识。上世纪末以来,高阳纺织再现辉煌,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