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高阳县认真贯彻市委部署,以四项机制为抓手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高阳模式。市委书记党晓龙同志对高阳县做法作出批示:高阳县基层基础四项工作机制有价值,转发全市学习借鉴。

高阳县实施四项机制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高阳县认真贯彻市委部署,创新实施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千分制考核、农村(社区)党员积分制管理、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村(居)民积分制管理等四项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高阳模式。

一、着眼基层干部引领力,实施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千分制考核机制聚焦当前农村突出问题,着眼“两委”干部精细化管理,实行千分制量化考核,树立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提振了“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一是一套表格明责任。制定《农村“两委”班子定量考核评分细则》《农村“两委”班子定性考核评分细则》《农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千分制考核奖励加分项目清单》和《农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千分制考核扣分项目清单》四张表格,明确村“两委”班子4大项小类定量考核任务,6项定向考核内容,为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千分制考核动态管理提供了遵循。二是两个分数显能力。一方面,制定“两委”班子千分制考办法,确定定量考核分+定性考核分,以工作定量,以评价定性,综合考量班子能力。另一方面,对所有“两委”干部也建立千分制考核办法,以所在班子得分的50%,加上履职尽责的分,来衡量“两委”干部,充分展现“两委”干部个人水平。三是两次考核定奖惩。每年进行两次集中考核,将综合成绩定位优秀、良好、基本合格(称职)、不合格(称职)四个等次,对优秀班子和优秀班子成员进行荣誉和物质奖励,特别是对优秀党支部书记优先推荐遴选公务员。对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两委”班子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开展集中整顿,对不称职的班子成员限期整改,并减少绩效发放。通过建立科学严谨的考核评价体系,既完善了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又提升了基层干部引领力。二、着眼基层党员带动力,实施党员积分管理机制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通过建立积分制管理制度,打造了农村党员示范带动、奖优惩劣、动态管理新平台。一是科学分类,压实责任。根据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将全县党员划分为六大类别:A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B类村(社区)“两委”中的其他党员,C类在家无职党员,D类流出党员,E类流入和双重管理的党员,F类年龄较大、长期生病或行动不便、需要他人照料的特殊党员,并确定了3大类54小项工作任务,确保积分管理制度既做到了全覆盖、又实现了个性化,提升了党员日常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规范载体,合理计分。一方面,根据党员应尽的参加组织活动、带头遵规守纪、配合组织工作等基本义务和责任确定扣分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党员在带富创富、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确保加分内容。通过科学设置计分载体,以既有扣分项又有加分项的形式,推动全体农村党员积极履行义务,积极创先争优,激发基层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强考核,严明奖惩。坚持季度公式、年终汇总,确保积分排名工作全程公开透明。对年度积分排名前20%的党员,优先列为评先评优对象;对于积分较差的党员,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通过积分制管理,广大党员积极性显著提高,一些原来“默默无闻”的党员主动走上“前台”,在近期开展的城市“微更新”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由社区党员进村入户提前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有力加快了拆迁工作进度,保障了各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三、着眼基层治理聚合力,实施网格化管理机制围绕实现空间区域、基层工作两个全覆盖,整合小网格,织密大网络,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落实网格员职责,条块协同发力,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分格划片,实现空间区域全覆盖。以集中连片为原则,根据家庭户分布、人口数量、居住集散地等实际情况,农村以30—50户为标准,划分一个网格单元,社区以楼栋划分网格单元,连片网格单元形成责任片区,全部家庭户进入网格体系。同时,各村(社区)根据划分情况,以色块区分绘制网格分布图,做到了底码清晰、户无遗漏、一目了然。目前,全县个村(社区)共设置村级总网格长人,网格长人,网格员人,构建了镇、村两级“网格员+网格长+总网格长”的“两级六层”网格管理责任体系,不仅在空间上实现了全覆盖,更让基层管理有了清晰的边界。二是归纳整合,实现基层工作全覆盖。整合原有的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社会稳定、脱贫攻坚等16类网格员队伍,科学配置网格力量,由网格员对网格内的各项工作统一管理、统筹负责。在一个网格内建立“一户一册”户情台账,由网格员详细记录网格内人员流动、疫苗接种等情况,并且每天到网格内入户走访,每月对网格内所有住户走访一遍,动态信息及时更新,真正实现了工作落实在网格、矛盾化解在基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将主动报备与网格排查相结合,积极引导重点地区来高返高人员主动向所在辖区网格员报备,目前全县自主报备和排查人数达总人数的90%,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四、着眼乡村发展源动力,实施村(居)民积分管理机制坚持以民为本、尊重民意,在全县各村(社区)推行村(居)民积分制管理,引导村(居)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和最终评判者,实现社会治理由“替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一是科学制定评分体系。村(居)民积分制管理突出其开放性,考核范围覆盖全体村(居)民,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制管理手册。在评分细则上,聚焦树新风、治陋习,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从公益美德、乡村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设置25条“正面清单”、19条“负面清单”和4条一票否决事项,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可量化指标,分别赋予相应积分值进行加减分。清单内容随工作实际动态调整,确保积分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严格流程规范实施。积分工作严格按照日记录、周报送、月公示、季小结、年评比程序实施。各村(社区)成立积分评议小组,每户设定基础分值分,采用本人自主申报、网格员采集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经评议小组审核认定后进行积分减分。村(居)民委员会每月经会议集体研究确定全村积分制管理得分、减分情况,进行不少于一周的结果公示,并在积分手册上作明确记载,结果报镇(街)复核备案,切实做到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三是充分运用积分结果。积分制考核结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政策激励。物质奖励体现在每季度开展一次积分兑换奖品;精神鼓励体现在与开展公益美德评选活动挂钩,如评选“优秀党员”“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政策激励体现在总积分高的优先推荐参军、入党,参与村(社区)干部选拔等。活动开展以来,村民居民服务热情愈发高涨,农村邻里互助氛围蔚然成风。通过四项机制,高阳县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形成了一张网格、一套机制、一体联动的“三个一”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通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撰稿:高阳县委办公室

图片来源:高阳县委办公室

编辑:张美玲李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