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08/95875.html

河北。

在平均不到两百字的

“七一勋章”获得者简介里,

这两个字反复出现了

5次。

每一个河北人都骄傲:

在获得党内最高荣誉

这29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中,

最多的是“河北星”。

他们是:

王占山、李宏塔、辛育龄、郭瑞祥、蓝天野

五枚勋章,

一种“河北红”。

为什么是河北?

为什么这样“红”?

在“七一勋章”颁授现场,

几乎所有人都认出了蓝天野。

他是电视剧《渴望》里王沪生的爸爸,

《封神榜》里的姜子牙,

话剧《茶馆》里的秦仲义,

但很多人没想到,

他还有另一个隐藏身份,

地下党!

↑蓝天野(年9月18日摄)。新华社发

这太像现实版的《叛逆者》《潜伏》了:

白天在舞台上演出,

晚上在油灯下油印进步传单;

别人眼里的国民党少校,

胸膛里,

跳动着一颗红色的心。

他出生于饶阳一个大家族,

本有一个衣食无忧的童年。

七七事变后,

他的生活和当时的中国一起,

陷入风雨飘零之中。

↑年轻时的蓝天野。

直到参加革命,

红色信仰让他不再彷徨无助。

也让他有勇气,

直面潜伏工作的凶险。

当时有交通员因暴露身份被捕,

有人问他,怕不怕。

他说:“当时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能做到这些,为党尽自己的一点力,

就已经很高兴了。”

为安全转移,

他的名字由王润森改为蓝天野。

时光慢慢流淌,

这个因信仰而收获的名字,

随他走上另一个人生舞台。

把自己的全部献给党,

这一信念深深刻在蓝天野的骨子里,

融化在他血液里。

他牢牢记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自己的演戏就是为人民服务,

所以对待自己的新事业,他全情投入。

↑年,93岁的蓝天野准备登台扮演《家》中的角色冯乐山。新华社发

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

重排剧目《家》时他不慎摔伤,

84岁高龄的他起身后的第一句话是:

“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

蓝天野将一生献给了党的革命和文艺事业,

“七一勋章”获得者,河北人辛育龄,

则是为共和国的医学事业,

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七七事变”后,

冀中大地抗日情绪空前高涨,

在中共第53军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

驻冀中地区的国民党东北军第53军团,

由团长吕正操率领,

改编为人民自卫军,

参加抗日。

辛育龄出生的高阳县,

正是冀中自卫军战斗的地方,

年仅16岁的辛育龄,

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涯。

他曾是白求恩身边的“红小鬼”。

从这位战斗在河北、又将热血洒在河北的

国际主义战士身上,

辛育龄学到了很多。

“前进一步,就能多救一批伤员!”

白求恩的话,他一直记在心上。

做白求恩式的医生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多救治一个病人!”

从苏联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

他放弃了当军官的机会,

到北京通州的中央结核病研究所组建胸外科。

因为这里可以为更多病人做手术。

此时,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医疗卫生事业艰难起步,

胸外科几乎一片空白。

↑辛育龄(左一)在指导博士生的实验工作。图/光明日报客户端

从年到年,

他牵头举办培训班,

为全国培养出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

他还赴各地帮助胸外科医师做手术,

指导40医院建立胸外科。

年到年间,

他完成胸外科手术1.5万多例。

为了找到阵痛效果最好的穴位,

他用镊子夹自己的皮肤,

对每个穴位进行痛阈测试;

为了探明针刺麻醉的效果,

他在针麻下实施自己的急性阑尾炎手术。

↑辛育龄(右)与患者交谈。图/光明日报客户端

辛育龄一直拒绝出特需门诊,

只为普通门诊患者服务。

直到89岁,他还坚持为患者看病。

择一事,终一生,

许党报国,追光而行!

有网友曾这样回答关于“为什么入党”的问题:

“想成为光”“想去发光”

“有幸被照亮,而我也想去发光”。

与“七一勋章”中的“河北星”

一起闪耀,

这片土地用这样的方式,

赓续初心,

聚光成炬。

“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

三代扎根塞罕坝的林场人,

放弃高考、离开城市,

来到苦寒的塞罕坝,

将昔日的漠漠荒原变成百万亩茫茫林海。

“活着干,死了算!”

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

他选择为初心燃尽生命。

在农民的心里,

李保国是“科技财神”。

他用科技之手把太行山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

再打造成“金山银山”。

李保国教授在核桃生产基地做现场指导。图片来源:河北农业大学

面对群众需求,

他选择“永不下线”。

把群众小事当“大事”办,

爱唠叨的民警吕建江走了,

但这样的场景永远留在警务站:

“开始点名。吕建江!”

“到!”“到!”“到!”

……

……

在燕赵大地遭受疫情侵袭之时,

有“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一线医护人员;

有值守在疫情暴风眼中,

说着“这里危险,别来替我”的警察;

有生命最后几个小时

还在核对核酸检测信息的社区工作者……

年初,石家庄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图为社区内核酸检测现场。

脱贫攻坚一线,

有把家从城市搬到农村的扶贫干部。

三件大事的建设现场,

有夜以继日、步履不停的坚守者。

……

他们有平凡的名字,

他们坚守不平凡的初心,

他们汇成同一种颜色——

“河北红”。

“这是党授予的最高荣誉,

我一定要到现场来领。”

岁的红军老战士郭瑞祥,

不顾家人劝阻,从大连来到北京。

身着绿军装,坐在轮椅上的郭瑞祥,

接受了习主席亲自授予的“七一勋章”。

在他心里,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属于自己,

更属于和他并肩战斗,牺牲在战场的战友们,

“真想让他们也一睹今日芳华。”

郭瑞祥抵达人民大会堂。

小时候,

郭瑞祥在河北魏县私塾读书,

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

那里有刘邓大军出太行的雄壮,

有边区人民英勇抗战的不屈不饶。

他生于这片热土,

也曾在冀南地区战斗,

河北,是他红色生涯的出发地。

他曾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下从事地下工作。

上级遇害,

他觉得“不能任由队伍就这样散了,

必须重建队伍、发展力量”。

在他的自觉行动下,

40多名青年加入八路军。

↑郭瑞祥。图/大连日报

他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战斗10余次。

在歼灭一股顽敌时,

由于消息泄露,反被增援的敌军包围。

战斗从拂晓打到天黑,战士们水米未进。

绝望的情绪开始蔓延,

关键时刻,

他组织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成立突击组。

一手持驳壳枪,一手紧握马刀,

郭瑞祥率先冲了上去,

带领战友一鼓作气击溃敌军。

↑王占山。新华社发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占山,

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兵。

他出生在唐山丰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6岁加入民兵组织,

18岁入伍,19岁入党。

在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中,

排长王占山随连队抢占巨里室北山.1高地。

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

进行连续猛烈攻击。

我方官兵连续奋战,伤亡惨重,

干部仅剩下他1人。

“你接替指挥,一定要把阵地给我守住了……”

奄奄一息的指导员命令。

王占山刚说出一句“我绝不后退半步”,

指导员就闭上了眼睛。

“同志们,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他带领战友吼出铮铮誓言!

整整4天4夜,打退了敌人38次进攻,

消灭敌人余人,

阵地没有丢!

↑王占山(中)给少先队员们讲战斗故事。新华社发

有人问:“战场上,害不害怕?”

“没有时间害怕,心里很平静。”

王占山语气笃定,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只想着怎么胜利,谁害怕谁就输了。

谁快,谁就赢了!”

生死场上,

为何能义无反顾?

那是因为,

在王占山们眼里,

有比生命更重的东西,

值得牺牲一切!

不怕牺牲。

这四个字印在河北红色记忆的

最深处。

王占山和另一位河北人董存瑞同龄,

他19岁入党的那一年,

董存瑞喊出那句

“为了新中国,冲啊!”

在河北易县狼牙山棋盘陀顶峰,

打光最后一粒子弹,

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

用石块砸向敌人,

五壮士将枪支全部损毁后,

纵身一跃,气壮河山!

这里有八路军开赴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有河北军民用智慧创造的

地雷战、地道战、水上游击战;

这里有以地名形成建制的队伍

平山团、阜平营、曲阳营……

这里有爆炸英雄李勇、

战斗英雄邓世军、

子弟兵母亲戎冠秀、

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

……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

但他们都有钢铁意志!

他们的牺牲凝聚成这样一种颜色——

“河北红”。

7月14日,

“七一勋章”的获得者、李大钊之孙李宏塔,

回到故乡乐亭县,

把象征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捐赠给了李大钊纪念馆。

图为李宏塔(前左一)向李大钊纪念馆捐赠“七一勋章”。河北日报记者汤润清摄

很多人是在人民大会堂颁奖那天才认识了他。

翻看李宏塔的人生履历,

你会知道什么是“忠诚干净担当”。

他之所以选择从事民政工作,

因为民政“是直接给老百姓办事”。

官至厅长的他,

蹬着自行车穿梭在合肥市熙来攘往的街道。

十几年的时间,骑坏了4辆自行车,

直到年才“升级”为电动自行车。

五保户的难处,他记在心里,

掰着手指头一笔笔算账,

补助的钱有没有打到账上,

他看到群众的存折才放心。

民政部门干了18年,

全省有多少优抚对象、退役士兵、离退休干部、

红军失散人员、五保户、低保、残疾人,

他的心里门儿清,

但他对自己升不升迁、换不换房,

却毫无“追求”。

李宏塔身上这种“纯粹”的特质,

与祖父一脉相承。

李宏塔的祖父李大钊,

从河北大地走来,

深切懂得人民的期盼和心愿,

并始终同学生、工人、农民等普通大众站在一起。

他信仰坚定、对党忠诚;

他坚守初心、为民造福;

他清正廉洁、品德高尚。

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

李大钊在北大任教期间的工资并不低,

完全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却因为把大部分钱都用于

党的活动经费和资助学生,

竟到了买米买菜都困难的地步。

李宏塔的父亲李葆华,

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并经常教育后辈:

“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

他曾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却一直住在几十年的旧房子里,

沙发一坐下就是一个坑;

还是孩子的李宏塔吃了几颗别人送的葡萄干,

他都要折成钱退回去,

并告诉李宏塔:

“我们只有一个权力,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因为做了一点工作就收礼物,

这不是共产党人应该干的事。”。

↑李宏塔家中的墙上,挂着祖父的题字。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几个大字,

是李宏塔家里最宝贝的东西。

他所享受到的“最特殊的待遇”,

就是听着祖父的故事启蒙,

看着父亲的言行长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

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一位网友的留言或许是对李家人最生动的评价:

李家三代,都扎根群众,

尤其李宏塔那句

“隔着玻璃看是了解不到真实情况的”,

不禁让人想起了《觉醒年代》里,

守常先生在田间地头、

在长辛店工人们中间立下宏愿的样子……

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

在土地革命时期,

河北是北方革命的中心;

在抗日战争时期,

河北是华北抗战的主战场;

在解放战争时期,

河北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基地。

中国共产党先驱蔡和森等人,

在“留法第一村”高阳县布里村授课、

出发前往法国追求真理,带回火种。

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

——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

哺育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和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晋冀鲁豫根据地。

玉田农民暴动在北方

打响武装反抗军阀的第一枪。

八路军师、师、师

纵横驰骋河北大地……

从坝上高原、到冀南平原,

从太行山脉、到渤海之滨,

不管你是在河北的哪个角落出生、成长,

身边总有一抹被信仰浇灌,

历久弥新的“河北红”。

年来,燕赵风骨与红色基因交相融合、辉映,

河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前行。

这片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上,

红色血脉赓续不息,

河北故事还在继续。

感受到了吗?

这片土地的召唤!

邀你一起,

燃起“河北红”!

撰稿/赵丽肖、常方圆、李嘉欢视觉/王戬芬

部分素材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解放军报、河北日报

来源:河北新闻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