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的高阳路,北起海拉尔路,南到北外滩滨江的游船码头。
现在,这条路的很多路段都拆迁了,不少弄堂已经搬空。
高阳路于清朝同治九年(年)开建,当时命名:兆丰路(ChaoufoongRoad)。
兆丰,得名于老上海的兆丰洋行,洋行是英国人霍格(WilliamHogg)和霍锦士(JamesHogg)两兄弟的产业。
年,以河北省高阳县为名,改成现在的名称。
仓库·红砖
可能是靠近黄浦江的缘故,高阳路上曾经有不少仓库和工厂,近一百年前的红砖建筑,在东大名路口-唐山路口这一段,还保留了不少。
↓左侧白色的建筑,是当年的“兆丰纱厂”,建于年,由德国工程师翁脱勃设计。
↓对面的那幢红砖楼,没有查到资料,不知道当年属于哪家公司。
高阳路-号,也是当年兆丰纱厂的厂房,年由上海纺织协会公布为工业历史建筑。
年,民族资本家唐晔如先生投资建造的上海兆丰纱厂厂房,由德国工程师学会翁脱勃工程师设计。
↓四层高的砖木结构,挑高的内部空间、大面积的门窗体,体现出当年工业化的特色。
↓这里还有一家创立于年的培罗蒙。
高阳路-号,民国时期的住宅,被列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当年这里是地段好的现代化住宅,90年过去了,楼内的居住条件变得非常差,好在如今这里的居民已经搬空,只是几乎搬不回来了。
↓高阳路号,曾经也是仓库,哪家的仓库?一时没查询到。
↓高阳路号,是一幢修建于年的老式洋房。现在的老洋房内,开了一家老船长酒吧。
↓高阳路号,隔壁的弄居民已经全部迁走,弄堂的大门也被封了起来。
新与旧·三件套
高阳路度过了一百多年的时光,现存的建筑不少修建于20世纪的20年代,老弄堂的居住环境,外面看看是故事,适合打卡拍照,里面住住一言难尽,只能拆迁了。
高阳路是上海20世纪上半叶的代表之一,但在高阳路上能清晰的眺望到新世纪上海的代表:浦东三件套。
除了三件套,还有浦东开放的标志:东方明珠塔。
一片工地旁的加油站,黄浦江对岸的三件套,仿佛就在不远的眼前。
街面·市井
唐山路口的民居,门窗已经被封,老虎窗的窗户竟然被保留着。
转过街角,二楼阳台的大部分已经被拆除,后面的门也被木板堵死。
临街墙上的壁画有些意思,没有刷常见的标语,是一幅有趣的卡通画。
在卡通壁画的斜对面,就是长青学校。年,虹口区第五中心小学和长青中学撤销建制,成立了九年一贯制的上海市长青学校。
↓虹口区第五中心小学,最早可以追述到年日本人创办日本第九国民学校,抗战胜利后被收为国有。
从浦东来到虹口,明显感觉到拥挤了许多。楼宇间相距空间很小,大楼里一户户人家密集地贴在一起。
这家黄山菜饭馆,不知道还能营业多久,或许这些老建筑也会被拆迁。
也可能因为周边居民大批搬迁,食客数量大幅度缩水,这家小吃店很快也会停止营业。
继光高级中学,战斗英雄黄继光的继光。继光中学的前身,是英国教会伦敦会于年在上海创办的麦伦书院。
爱国民主进步的教育家沈体兰先生,年就任麦伦中学校长。
二十年间,沈体兰先生把一所外国教会办的旧麦伦,改造为进步的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为公办,年更名为继光中学。“继光”校名具有双重寓意,“继承”和“光大”学校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纪念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烈士。
码头·江面
高阳路往南走到底,是黄浦江畔的国际客运中心码头,滨江步道旁还有一处游艇码头。
这一片曾经是高阳路码头,更早一些是英商公和祥码头和顺泰码头。南段的建筑是公和祥码头仓库,今天看去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样貌。
从这里步行几百米就走到了公平路摆渡口,在这里乘坐摆渡船,可以摆渡到对岸浦东的泰同栈摆渡口。
这条摆渡线路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在摆渡船的二楼平台上,能望见浦西虹口区沿江的景色,取景对岸的陆家嘴建筑群也很适合。
摆渡船驶出渡口时,暮色照两岸,远处陆家嘴对岸的外滩,可见晚霞。
南京西路的几幢高层建筑依稀可以辨认,东方明珠塔的夜景灯还没有开启。
船行驶到江中心,两岸建筑的夜景灯忽然亮了起来,明黄色的外滩老建筑群,就出现了。
↓时有船只经过,在平静的江面泛起层层涟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395.html